讲了老子、孔子、墨子,也就是讲到了道家、儒家、墨家,除了这三家之外,还有一家必须注意,那就是法家。
法家是另一番目光。
道家的目光是飘逸的,儒家的目光是温暖的,墨家的目光是热烈的,那么,法家的目光则是峻历的,会让人产生一阵阵寒意。
老子淡淡地走在路上,孔子苦苦地走在路上,墨子急急地走在路上。路边树丛间,早就有几副冷冷的目光,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者,完全不讲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怀,只相信对实际利害的严格管理,并把这种管理组成一种绝对权力。在韩非看来,社会管理离不开数是三种力量,“法”是法令如山,奖罚分明,“术”是运用谋术控制群臣,“势”是集中权势,制服天下。
猛然一听,法家让人不太愉快。但仔细想,社会历史还真少不了法家,无论是老子,孔子还是墨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但法家是现实主义者,对于现实的社会政治,老子主张尽量少管,听其自然,孔子主张道德领先,苦口婆心,墨子主张一腔热血,行侠江湖,这三条道路其实都很难有效地把整个社会管理起来,法家强硬的追求有效,追求力量,结果大家知道,真正让秦国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中国的就是法家。
但是,法家在通向效果的道路上运用了太多的残忍手段和阴谋,结果,他们自己的生命也被残忍手段和阴谋缠住了。早在韩非出生前50几年,法家思想的早期实践家商鞅,已经始于车裂的酷刑,韩非死于他的同学李斯之手,李斯也是一位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最后被腰斩灭族。
可以说,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最硬又最惨,他们以强力推动了社会改造,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早早统一的中国。这个贡献实在太大了,但是,从文化上说,人之为人还必须有温馨、柔和仗义的一面,就人性而言,除了铁拳人生外,更需要慈爱人生,诗化人生。而法家思想家是以自己的声音和生命做出了最大的自我恶化和自我牺牲。人们容易忘记他们的贡献,喜欢转过身去欣赏那个白发行走者、那个棕衣行走者和那个黑衣行走者。
这些行走者更有诗化魅力。魅力是一种不公平的吸引力,法家学者即使集中了他们最看重的全部法数是也形不成魅力,反而还会走到魅力的反面。
韩非和李斯是同学,那他们的老师是谁呢?是荀子。
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他后来很长时间主持着的一个学术机构,叫做稷下学宫。他被看成是这个学宫里老师中的老师。
稷下学宫在山东,临沂的稷门附近。
稷下学宫使中国文化在那里获得了一种集聚和整合,蔚为壮观。
中国文化在人类精神的奠基时代,能够涌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本来已经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在当时的信息传播条件下,所谓争鸣,大多是后人把各种学说拼合在一起,当时,很难近距离地争论起来。出乎意料,他们真的拥有了一个汇合的场所,百家争鸣变成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