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忠公祠

    凤翔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唐朝时更名为凤翔。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底,26岁的苏轼初入仕途,以大理评事签书的京官身份到凤翔府任判官,掌管五曹(兵、吏、刑、水、工)文书。

    当时的凤翔府盛产木材,以“衙前服役”的形式承担着朝廷的特别任务。老百姓将木头编为木筏自渭河顺黄河而下运往汴京供朝廷使用,又将各种军用物资沿河逆行送到抗击西夏前线。这些都是义务的,运输过程中如有损坏,还得老百姓自己掏钱赔偿。官府每年规定的押运时间恰逢黄河汛期,翻船事故经常发生,致使很多差户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苏轼给宰相韩琦上书《上韩魏公论场务书》曰:“见民之所最畏者,莫若衙前之役”,建议“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于是,官府准许衙吏们自选熟练水手、择时完成运输任务,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

    在为朝廷催征时,他发现积欠百姓大多都有悲惨的遭遇,有的押送竹木不幸被洪水冲走了,有的保管的粮食布帛发霉了,按照规定这些损失都要由他们赔偿,但百姓怎能赔得起。朝廷对这些本来施恩予以赦免,可一些贪官污吏却罔顾法度,将朝廷的赦免法令改为金钱赦免,趁机敲诈勒索。苏轼十分气愤,他在《上蔡省主论放欠书》中说:“今诏书具已许之,而三司之曹吏独不许,是犹可忍耶? ”并要求“至今苟无隐欺者,一切除免”。苏轼遂行仁政,减免劳役,又查点牢狱,放了许多含冤的百姓,使那些欠债之人“皆得归,安其藜糗,养其老幼,日晏而起,吏不至门”。

    朝廷为了保证税收,对酒、茶、盐、木、矾等主要经济商品实行官府专卖、统一配售,严禁民间私营,称为官榷。该项税收从宋初的约400万贯,到宋仁宗年间已增至2000万贯,致使民间经济疲软,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苏轼上书指出官榷的危害“使民日益困穷而无告,朝廷数十年以来取之无术、用之无度,是以民日困、官日贫…… ”,主张官榷“尽以予民”,把茶、酒、盐等生活必需品由官卖变为民卖,限制官府的专利、垄断,使百姓收入日渐增加。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虽然使官府失去了一些利润和税收,但却极大地活跃了民间经济,随着坐贾和行商的发展,官府的交易税收不断增加,总收入不降反增,从而实现了朝廷创收和百姓福祉的双赢。在凤翔府为官期间,苏轼还查决讼案、减决囚犯、赈济灾荒、倡导发展酒业,办了许多亲民爱民的好事实事。百姓们都呼苏轼为“苏贤良”“苏青天”。

    苏轼到任的第二年,引导当地官民疏浚、扩建饮凤池,把凤翔西北的凤凰泉引入池内,种莲花,栽柳树,修建亭台楼阁等建筑,使其成为一处供人休闲游览的场所。因距凤翔古城东门很近,苏轼为其改名“东湖”,还写了《凤翔八观·东湖》及《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论》等130多篇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按照北宋的制度,文资三年一迁。治平元年(1064年)十二月,苏轼结束了在凤翔的判官生涯,返回汴京。

  《礼记》载“闻其谥,知其行也。”《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子贡关于谥号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宋史》记载了南宋高宗赵构追苏轼谥号:“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寘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谥号是中国古代对帝王、诸侯、大臣及有功之士在去世后所给予的称号。制定谥号的原则主要依据《礼记·檀弓下》中的“谥法”,谥法规定了谥号的分类、含义和使用规则,并对褒扬性和贬斥性谥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谥号制度始于周代,主要用于诸侯和大臣。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了汉代已经初步完善,增加了对帝王的谥号。唐代又进一步发展,唐太宗李世民制定了《谥法》,规范了谥号的使用。宋代则更加细化。明清基本沿袭了前代的做法,但在细节上有所改进。明代注重功绩和德行,清代强调道德和政治的双重标准。

    《逸周书》说:“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文”与其他字连用为二字谥号。始用于宋代的“文正”,是大臣谥号里级别最高的。苏轼的谥号是“文忠”,次于“文正”。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都有给定谥号的传统。朝鲜杰出的思想家李滉(退溪)谥号“文纯”,柳成龙谥号“文忠”。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大臣、和歌作者藤原忠平,谥号定为“贞信公”。“谥议”以及皇帝颁布谥号的“谥诏”等,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应用文体。

      人们为了区分“三苏”,称苏洵为老苏、苏轼为大苏、苏辙为小苏。苏轼的官爵代称有苏使君、苏贤良、苏翰林,苏徐州、西湖长等。苏轼的地望代称有“眉山公”、“苏徐州”等。苏轼亦称为“坡仙”、"苏仙",“苏公”、“坡公”或“坡老”。元好问《奚官牧马图息轩画》云:“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黄升《花庵词选》曾云:“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黄庭坚《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邀诗》云:“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苏轼的朋友多,给他起的绰号也多,如长帽翁、秃鬓翁、白发兄、笠履翁 、苏大胡子等。苏轼贬黄州后,友人马正卿为他在郡中请得“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他为这块亲自躬耕并解决生活问题的荒地取名“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苏轼还有戒和尚、眉阳居士、仇池公、泉南老人、水东老人、海上道人、苏子,苏玉局、玉局翁、毗陵先生、髯苏、髯公、髯翁、妙喜老人、苏文忠公等数十种称谓。

      陕西宝鸡凤翔县东湖北岸的苏文忠公祠,始建于明。清乾隆《重修凤翔府志》卷三《祠祭》载:“苏公祠,东门外东湖,祀文忠公。”清代数次修缮。光绪十四年,知府熙年谋诸凤、宝、岐绅商,共同出资,寻旧故址,修正殿三间,内塑汉白玉苏轼像。附建“同笑山房”、“鸣琴精舍”各三间,二门一间,大门一间,中悬“苏文忠公祠”横额一面,联一对:“红棹绿船舞澎湃,白莲翠竹依崔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