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二年六月,甄夫人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改昔日的疏懒。她等了很久,终于等来了皇帝的诏书,本想着自己写的《塘上行》能够使曹丕感念旧情,一改对自己冷落的态度。"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但这次真的可以入眠了。在曹丕看来,这只是一个临危的求救书,已经没有多少感情了。洛阳的使者给她带来的只有一杯毒酒,一袭华服的她随着这杯毒酒而去,成为了后人口中曹植的洛神。史书记载她死时"以糠塞口,披发覆面"就像当年在袁府披头散发时,曹丕帮她把发髻挽起,用手巾擦拭时一个模样。
甄宓的死一直是一个谜,千百年来众说纷纭。首先她没有必须要死的原因,甄皇后生了一个好儿子,我们知道在古代母以子贵,儿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就算在其他方面有任何问题也罪不至死。甄宓的儿子曹睿是个特别的孩子,他的爷爷曹操特别喜欢他,与大臣相谈也总会带着他,认为其将来会有所作为。就连陈寿作《三国志》认为他有魏武遗风。大魏王朝怎么容不下一个女子呢?有种说法是,曹丕娶甄宓时他可能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曹家可能怀疑这个孩子并非正统血脉,是袁家的遗腹子。而这件事情只有甄宓自己知道,所以曹家没有办法,只能杀了这样一个女子。
种种死亡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后世的文人小说家都喜欢将甄宓与曹植联系到一块。认为他们二人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会认为甄宓的死与曹植有关,人们认为甄宓姿色绝伦,三曹都对她感兴趣,但天下美人何其多,还不至于那样。
我们说了甄宓和曹植关系不大,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希望他们有点关系呢?曹植被后人捧到了一种高度,在才情方面当与李白,苏轼比肩。但才高八斗被不夸张的规划在了某个人身上,确实有些过了,而甄宓呢?甄宓人长得漂亮也是一个女知识分子。才子佳人,天作之合。我们再来看个人命运,曹植在争皇位的战斗中败下阵来,一生便在曹丕的手中无法挣脱。曹丕虽然明知弟弟是自己最大的隐患,但他也痛不下心去杀了他。再看甄宓,自从被曹丕冷落后便独居深宫,也算是别曹丕软禁起来了。二人的命运如此相似。况且弟弟与嫂子之间的恋情更能成为人们饭前酒后的谈资。
更有趣的是甄宓死后,曹丕将甄宓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遣人送来一颗宝珠。曹植的这个梦究竟有没有,我们无从得知。但因梦而写的那篇《感甄赋》也就是《洛神赋》确实存在。据说这个赋的题目是魏明帝曹睿感觉题目不雅改为洛神的。
其实这个题目改了之后似乎坐实了某种问题,不改反倒没那么多事。《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之“鄄”。“鄄”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若真是感怀甄宓的话,那就太不像话了,怎么说甄宓也是自己的嫂子,对于一个曾有心当皇帝的人,和自己的嫂子有点什么是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但故事就是故事,我们也不想把曹植当做道德上的君王,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哪个占了天下八斗之才的大才子,我们有理由给他一段风流韵事,给她配一个佳人,人生长恨,洛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