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费力就能改变孩子
️事情的结果取决于我们的用心,而非事情的大小。当我们成长了,事情就变小了,因为成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抓紧时间去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感觉,用梦想去激发我们内心的潜能,为生命增添能量。
️付出是表象,收获才是本质。用心有两个标准:第一,谁的初心越纯,谁的收获就越大;第二,谁的用心越多,谁获得的能量越多。一个人在世间的所得,即他的财富、喜悦、智慧、能量和生命的价值,与其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与他的发心有关。
️总结一下:
第一,我们要记住,人生80%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梦想。问题也是一样,你跳出来它就变得很小,你钻进去它就变得很大。我们不用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抓紧时间去成长。我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成长。
第二,人必须活在好的氛围中。我们要保持家庭的喜气与和气。孩子的“燃料”就是家庭的氛围、家庭的能量、家庭的和气,以及我们对他的鼓励、爱和赞美。
第三,感觉是心灵的语言,感觉是真实的生命。不论你从事哪种职业,其实都是在体会一种感觉。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他有没有真正感觉到你给他的爱,在家庭中是不是给了他这种非常美好、安全的感觉。
第四、梦想。背靠“宇宙级”,成为“世界级”。宇宙带给我们的是自然的规律,所以背靠“宇宙级”,就是要依靠自然的规律,我们应该去对父母尽孝,应该去尊敬老师。
感悟反思:
每天的清晨读书就像是我的能量补给站,今天又把前面的能量朗读文朗读了两篇,感觉好多了,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这个世界为我们带来的一切,珍惜自己拥有的,而不是总抱怨为什么没有给我们,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因为这个世界的入场券也不是谁都可以拿到,我们既然拿到了,来体验这个不完美的人生,成就完美无缺的灵魂,所以要好好珍惜。佛家有一句话就叫“人身难得”,如果不好好珍惜,下辈子就不一定是人了,所以这四个字非常的震撼。
“付出是表象,收获才是本质。”这句话我是在富兰克林共读社让我体会最深刻的,虽然我看着好像每天去点赞评论伙伴们的小打卡,很多伙伴都问我怎么做到的?其实我也就是每天抽出可能半个小时1个小时做这个事。看着好像是我给别人鼓励,但其实最后收获的人是我自己。为什么我现在能够轻轻松松的就写出千字丰富内容的长文,因为我看了所有伙伴打卡吸收了很多精彩内容,我自己一个人的灵感是有限的,但是每次当我看完其他伙伴的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有了新的视角,或者是对一些分享又有了全新深刻的体悟,所以我是先付出时间精力去看,最后还是回到我自己身上,对我自己写作的帮助和提升。
所以任何时候,只有我们发心是为了帮助别人,其实最后还是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帮助我们自己成就,同时也成就了他人,这就是自利利他,同时进行的。不是说你先自利了,才能去利他,你自己有能力了才能帮助别人,当然你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帮助别人多大,我们每个人先天都是自带能力来到这个世界的,比如说你看到路上看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力所能及,就去帮她一把;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当一个垃圾桶当一朵“解语花”,听别人吐槽一下,那你也是帮助别人。不是说你要有很多钱很大的财力很多的能力,你才能去帮助别人。在你能力小的时候,你做小的事情;能力大的时候,就做能力大的事情。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责任,所以自利利他这是大自然的自然规律,因为就算我是物理学渣,也知道这个原理,任何力的方向一定有一个反作用力。所以任何事的出发点不用想着我这件事情能得到什么,只要自己自然而然付出的时候,你自然会得到收获什么。
这两年对我最多的考验,可能过了情关、亲情关以后,更多的是一些工作的考验,我要去面对我逃避型人格所遇到的问题,我是INFJ人,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喜欢和人有实际太多交流,所以我更适合虚拟网络世界或者自己独处,但是现在不得不要自己要出去面对各种关系,和同事和老板和社会上各种人相处,我不喜欢出去上班,我喜欢呆在家里,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如果是这样做的话,我就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不能帮助任何人,还给家人带来负担。所以我得出去,过程是非常的不适应,我在网络上非常的社牛,但是在现实中是非常的社恐。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安排到什么节点就要你做什么样的事,突破自己的卡点和舒适区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是我相信这件事情蕴含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以前我会想自己是不是因为是女孩子,亲生家庭才把我抛弃了,如果我是男孩子会不会好点。现在我才知道,身为女性的身份,一定是蕴藏了女性能量,让我去帮助更多的女性成长的。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接受自己是女孩这个身份,一直让我朋友都称为“蒋哥”,我的朋友也是男性居多,我潜意识把自己当成了男孩子。但是这几年我觉得要接纳自己的女性力量,因为自己的女性力量才是蕴含非常多的能量,女为坤,是包容,是承载。这是我之前都做不到的,所以我想每个命运的安排都是恰到好处的,都是让你学习成长,到了哪个阶段需要去学习的功课,常应常静,体验的时候好好体验,体验过了就及时抽身不执着,常清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