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车轮转的很快啊,一转眼,7年了。
高考之后,抱着必上大学的决心,一头钻在那本几百页的招生指南里,在全国上千所大学里挑挑选选,仔细研究哪所大学分数线低,哪个专业招生多,一周之后,尘埃落定,余下四年,就一头扎在了生物实验里。
大学毕业那年,有室友拉着行李箱回家了,有室友收到了其他县城学校的邀请前去教书育人,还有一位在等待考研面试,而我,不知何去何从。
老家一到冬天,经常早上起大雾,那白色的浓雾,把整个世间都笼罩,你只能看清自己的脚底,多一寸都看不见,有时候我牵着弟弟上学,一不小心松了手,就不知道弟弟跑哪里去了,两人就在雾里摸索。如今,前面的路,我一点都不清楚,就像在这大雾里摸索,或许能找得到出口,或许找不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雾终究会消散,我还是能找到一个出口。
表妹去年的时候去了上海,跟我说起过那里的繁华,偶尔也听说过看到过,上海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同时也充满了各种的机遇和挑战,有些人在这里穷困潦倒,最后不得不离开;也有些人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人生的逆袭。故事听得多了,就会失去自己的判断,人生路始终就像小马过河,得自己一步一步趟着走。年少的自己毕竟有点太自信,带着满腔热血和激情,一个人,一个行李,一张车票,在那个毕业纷飞的六月,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初来上海,身上没钱,仅支付宝里还有省吃俭用留下的七百块钱,还好有个高中同学在这里,跟他约好到车站来接我,下了火车听他说,在这里乘车还是地铁方便,但是要办公交卡,因为铁了心的要在这里,二话不说就去服务台办了张卡,充了一百块钱,这样身上就还有六百块钱。下了车,我把行李寄存在我表妹上班的地方,立马就去奔赴下一个地点,那是一个招聘公司,我来上海之前曾在网上投了几家简历,地点就在这里。来时已经中午,从昨天下午坐车到现在,我都还没吃过任何东西,我想着我同学肯定也该饿了,不然我就请他吃顿饭,感谢他今天的陪同。不过这里的消费是真的高,我看了几家,最终选择去吃面,因为上面没写价格,我想着一碗面应该不是很贵吧。面端上来的时候,我才惊讶的发现,比我脸都大的一个汤碗,里面竟然就那一小团面条,肯定吃不饱。果不其然的,我没吃饱。结账的时候,收银小姐姐跟我说,68,听着这个数字,我一度以为我听错了,不会吧,看错了吧,是我们的账单吗?我迟疑的接过纸条,一边拿手机,一边装作不经意的看下账单,最下面一个数字,确确实实,清清楚楚的是68,这也太贵了吧,一碗面34,抢钱呢,我们那都是六七块的,吃过最贵的也才10块钱,我敢保证,这绝对是我吃过最贵最贵的一碗面,想起这,付钱的手都不忍心去拿手机。
我同学比我早一年来上海实习的,而且他从小寒暑假都在上海,消费高这点,他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吧,也似乎是看出了我的落魄,在我手机还没拿出来之前,他抢先付了款,算是请我来上海吃的第一顿饭。多年以后,我始终记得,在我最落魄,最无助的时候,他请我吃的这第一顿饭。
幸运的是,下午的两场面试,我通过了其中一家,等待第二次的面试时间通知。我想多一点选择,第二天我又去参加了两场面试,幸运的是也通过了其中一个,让我第二天去他们公司直接第二轮面试。
六月的天,风云变幻,翻脸无情。明明前一天还艳阳高照,第二天就大雨倾盆。我订好了早上六点的闹钟,闹钟一响,我立马就关了,然后轻声卷起铺盖,出门去刷牙。因为身上没多余钱租房子,工作也没找好,不知道租哪合适,就打算在我表妹家借宿一段时间。表妹是跟同学两个人合租的,一间10平米左右的小房间,本来就不宽裕,加上我的到来,显得如此的拥挤,表妹怕同学介意,就跟我一块在地上打地铺,每天做饭,买菜也都是她包揽,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就经常打扫卫生,洗个碗,洗漱时间也隔开,尽量不耽误她们的时间。
人说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话真是一点不错。本来已经狂风暴雨了,我还生理期肚子疼,腰都直不起来。很想打个电话说改个时间再面试,但是刚来就爽约,而且还是面试,总觉得不妥,人生在世,诚信很重要,这是我一直都遵守的原则。最终还是去了,而且面试通过,直至现在,我还一直在这家公司。
后来的很多事情都顺其自然了,慢慢的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接受并渐渐喜欢这里,开始有了自己的伙伴,生活和工作都在不温不火。
刚来的前两年,这样的生活过的乐此不疲。上班有同事,周末有朋友,经常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逛个街,没事再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朋友圈里一片繁华,也果然获得了很多人的点赞。
生活一旦没有了方向和约束,就像一直突然放飞的鸟,横冲直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有那些没有尝试的,都想去体验一遍。
可是,鸟也有飞累的时候,世界也有不再新鲜的时候,朋友也有需要独处的时候。身边的人,有些辞了职,有些开始加班,有些开始兼职,有些有了男朋友,有些结了婚,有些生了娃,起初还没发现,只是能约的人由原来的三四个渐渐变成一两个,再变成一个,再变成没有。我才幡然醒悟,原来,只剩我自己了。
我只有自己了。
我开始周末宅在家不出门刷剧;看视频,做各种各样造型好看的面点;研究食谱,做各种美食;下载很多个读书软件,消化一本本书;写小说,胡编乱造一些故事;经常整理衣柜,进行大扫除;小长假也会自己规划一些旅游路线,说走就走;也偶尔会坐在床边,一个人静静发呆……
我变了。
遇到不熟的人,不再那么热情打招呼;遇到事情,不再急躁;工作,也没有那么大的激情,我变成了一个不苟言笑,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的人,唯独喜欢旅游。
刚来的时候,我表妹每周末都带我出去溜达,我一见到新鲜的东西都格外的激动,她老是笑我“乡下来的土包子”,我就笑嘻嘻的回她,“对呀,我就是乡下来的土包子啊,怎么了”,但是现在,我看到什么东西都不在那么好奇,好像它本身就应该是这样,说的最多的是一句赞美,嗯,真好。
俗语说的好,环境改变人。我肯定是没改变环境的,所以,应该是环境改变了我,至少是我的态度。
元旦过去,我就28了,跟我同龄的,很多人已经结婚生子。父母在都劝我,不然就回去吧,在我们那里找个稳定点的工作,当个老师啊,考个公务员啊,虽然小县城不比大城市,但是家人亲戚朋友都在,关系都在,压力也小点,退休也有保障,也体面,你在外面几年,以后还是要回去的啊。
仔细想想,好像父母说的也挺对的,看看朋友圈里当年一起毕业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县城里当了老师,考了公务员,嫁了老公,生了娃,有一个不贵的车,一套不豪华但是温馨的房,有体面稳定的工作,看起来是很幸福。再看看自己,孤身一人,飘在这偌大的上海,下雨的夜晚回家,没带伞,也只能淋着回家,没空做饭只能叫外卖,或者干脆不吃;出门肯定要检查两遍,有没有带钥匙;风再大,雨再大,天再冷,永远没有人等你回家,生活过的是一把心酸。
可是这是你自己的选择啊。
还记得当初你为什么来这里吗?
跟同学告别的那一天,你说,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可是你看够了吗?
不够的呀,外面还有更远更美好的风景等着你,你的心一直在砰砰躁动,即使你回去了小县城,你向往外面的那颗心也在召唤你,召唤你重新出发。
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只要那里有你最想要的,才是你该在的地方。能遵循自己想法生活的人不多,但是如果能,为何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