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浴学校601班晨诵课程总结

壹·

在诗意中成长,于经典里明理。在乡村山区学校的校园里,每日清晨的时光都被全人之美晨诵点亮。对于我们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段诵读经典的时光,更是一场心灵的滋养、一次成长的洗礼,让他们在收获课本以外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了为人处事的诸多道理。儒家经典,点亮智慧明灯。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在晨诵中,我们学习了儒家经典中的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古人的智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经典语录让孩子们明白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他们不再盲目地死记硬背,而是开始主动思考知识的内涵和联系。有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难题不再轻易放弃,而是反复思考解题思路,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成功解决问题。通过这句语录的启迪,孩子们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好习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简单而又深刻的话语,教会了孩子们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班级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明显减少了。当有同学不小心撞到了别人,会立刻真诚地道歉;当有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大家会主动分享。孩子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懂得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班级里充满了温暖和友爱。习惯养成,提升个人素养

全人之美晨诵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晨诵的过程中,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他们学会了正确发音、流利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这种朗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经典诗文的内涵,也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晨诵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他们学会了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学会了宽容大度,不与同学斤斤计较;学会了自律自强,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这些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将成为孩子们一生的财富,伴随他们茁壮成长。全人之美晨诵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乡村山区学校小学六年级孩子们的心田。它让孩子们在经典的滋养下,拓宽了知识视野,塑造了美好心灵,提升了个人素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们会带着从晨诵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貳·

毕业班前行路上的“双刃剑”之思在乡村山区学校小学六年级的晨诵时光里,全人之美晨诵宛如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汲取经典智慧的道路。然而,作为毕业班,我们在这条充满诗意的道路上也遭遇了诸多问题与困难,毕业班时间紧张、学业压力巨大以及教学成绩评比这三座“大山”,给晨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时间困境,紧张日程下的艰难抉择。毕业班的学习任务繁重,课程安排紧凑,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珍贵。每天可用于晨诵的时间本就有限,还时常会被各种突发情况挤压。有时,为了赶教学进度,我有时不得不压缩晨诵时间,用来讲解重点知识或进行习题训练。孩子们也面临着时间分配的难题,他们既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又要复习各科知识,晨诵往往成了他们可舍弃的“次要任务”。比如,在临近考试时,孩子们主动放弃晨诵去刷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让晨诵活动的持续开展面临严峻考验。

学业压力,经典与功课的艰难平衡。毕业班的学业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孩子们和老师都有些喘不过气来。家长和社会对毕业班的成绩寄予厚望,学校也对教学成绩有着严格的评比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成绩上,晨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孩子们也深知成绩的重要性,他们担心晨诵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于是,他们对晨诵的积极性逐渐降低,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学业压力与晨诵活动之间的矛盾,使得晨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成绩评比,现实考量下的无奈取舍。教学成绩评比是衡量学校和老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在成绩评比的指挥棒下,老师的教学重点不可避免地向提高成绩倾斜。晨诵活动虽然对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有益,但在短期内难以直接体现在教学成绩上。因此,在资源分配和时间安排上,晨诵往往处于劣势。学校为了在成绩评比中取得好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晨诵活动的支持。这种现实考量下的无奈取舍,让全人之美晨诵在毕业班的推进举步维艰。

尽管面临着这些问题与困难,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全人之美晨诵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们需要在时间管理、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寻找晨诵与毕业班教学的平衡点,让全人之美晨诵在毕业班也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叁·乡村毕业班的诗意破局之路

在乡村山区学校担任小学六年级毕业班教师期间,忙碌的语文教学加上繁琐的班主任工作,真的是慢慢碌碌。全人之美晨诵活动如同一束光,试图穿透毕业班紧张学业的阴霾,为孩子们带来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前行,现就晨诵规划与实践展开深度反思。

精准规划,贴合毕业班节奏,让晨诵有章可循。毕业班时间宝贵如金,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孩子们的学业与未来。因此,晨诵时间的安排必须精准且合理。过去,晨诵时间常因缺乏规划而随意变动,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稳定的诵读习惯。如今,我结合学校的课程表和孩子们的学习节奏,制定了细致入微的晨诵时间表。将晨诵固定在每天早餐过后的前20 分钟,此时孩子们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也可以帮助他们开启活力的一天。同时,考虑到毕业班可能面临的考试复习、重要活动等突发情况,我预留了一定的弹性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晨诵内容和时长。

在晨诵内容的选择上,我更是慎之又慎。摒弃了以往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转而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毕业班的特点,精心挑选具有文化内涵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儒家经典语录和经典诗词。例如,在复习阶段,特意挑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关于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的语录,既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激励他们珍惜最后的复习时光。然而,规划并非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这提醒我在后续规划中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层次性和梯度性。

创新实践,丰富诵读形式,让晨诵充满魅力。为了让晨诵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诵读形式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过去单一的齐读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今我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对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让诵读变得丰富多彩。在诵读儒家经典语录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对话的场景,学生们身着简易古装,有模有样地演绎着古人的智慧对话,不仅加深了对语录含义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诗词时,引导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们精心挑选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在悠扬的旋律中,仿佛置身于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诵读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此外,跨学科融合的尝试也为晨诵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晨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引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引导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借鉴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尝试创作英文小诗,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部分学科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探索。

深度反思,关注学生反馈,让晨诵持续优化。在晨诵活动开展过程中,反思是推动其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始终保持着对学生反馈的高度关注,定期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晨诵内容、形式的喜好和需求。曾经有学生反映部分生僻的儒家经典语录理解困难,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了对这些语录的详细解读和举例说明,还制作了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同时,我也密切关注晨诵活动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影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与同学、老师的相处方式,评估晨诵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品德修养、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然而,评估方法还不够完善,目前主要依靠主观观察,缺乏量化的指标和数据支持。在今后的反思中,我将引入更加科学的评估方法,如设计专门的测试题、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等,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晨诵活动的效果。

全人之美晨诵在乡村山区学校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开展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意义非凡的工作。通过精准规划、创新实践和深度反思,我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深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和完善晨诵活动,让这一束光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作者  吴闽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