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主旋律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上映。它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组织创作,播出首日,创造了收视率和口碑齐飞的好成绩。在爱奇艺、PPTV、优酷等主要视频网站播放量合计已经超过10亿,且关注度还在持续上升。在豆瓣的影评中飙升到9.1分,创下了收视的神话。
但这部收视与口碑齐飞的反腐剧,在筹资时,并不被投资方看好,曾被50家投资机构放弃,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也有过2000万资金缺口。最后也是靠导演刷脸拉熟人以拆借形式要来这笔资金。据了解得知,在筹资阶段,《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和超过50家投资方进行了接触,但最后投资方因为担心尺度和风险等问题,投资方们最终都没有参与,更有甚者,签约后在真正掏钱之前还是选择了退出。总的来说,这部剧在筹资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说充满了波折。
播出后这部剧的收视及口碑大大的出乎了投资方的意料之外,当初哪些因为题材及风险等原因弃签的投资方,现在肯定后悔与之擦肩而过。撇开投资方因为题材,尺度等原因拒绝签约投资外,我们从投资的微观角度看看这部反腐剧。
百度词条上指,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而成熟的投资人,每做一个选择,都有自身对投资经济的判断,很自然的,资产的流动的方向肯定趋向避险的资产,没有人愿意做亏本的买卖。作为投资方的生意人更不可能。事实上,最后投资这部剧的,是五家民营企业,而非一些稳定,传统的巨头。为什么呢?
在互联网时代与网红经济的双重刺激下,绝大多数资本雄厚,保守传统的投资方甚至是坐到电视剧电脑旁边的老百姓眼中,颜即正义的小鲜肉小花旦们的有关的娱乐性强的影视作品才是主流,比如青春剧,宫廷剧喜剧等,而老腊肉老戏骨的反腐剧,无疑是一股清流,但是这股清流现在成了全民的主流,甚至戏中的老戏骨成了一些80.90后宠爱的的偶像,表情包们在播出没有多久就横空出世。
这一方面反映该影视剧的热度,也反映在时下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题材中,投资方们对于过于写实,意义层面较深的题材的投资,是更谨慎的。反腐的主旋律,属于难驾驭的主题材,若被限制过多,题材不过,被毙后的颗粒全收不是黄粱一梦,所以这也是投资人谨慎投资所需要考虑的主流意识。除了主流的意识外,人都有一种随大流的思维想法,同样是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判断需要谨慎下手的重要的思考层面。所以从市场观察的角度来说,投资方的谨慎不是无道理的,另一方面,逆大流的题材也是充满风险。
前面说过,成熟的投资人,每一个选择都是对经济投资的准确判断,资产的流动的方向都是选择规避风险的这一方。投资有风险,那么投资方肯定会做规避风险的最保险的选择,所以这也就造就了只有部分年轻的投资方成了名利双收的赢家。
从宏观的层面说,经济逆全球化,其中影视的投资更应该做到规避风险,在属于寒冬的经济环境中,投资人放量在低风险的资产上,属于是安全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