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如何破解拥挤的车流
一个城市车流量越大,意味着越繁华,反之一个城市越繁华,就一定车流量越大。这两者有很强相关性。
当代城市是建立在轮子之上的,因为汽车解决了空间上运输的问题,包括人和物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互联网出现是解决信息传输的问题,千里之外近在咫尺,那么什么时候可以重新解决物品的运输问题呢。
目前通过汽车运输物品的方式出现了近乎百年,而信息传输的变革出现不过二三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变化最大,互联网和信息化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增强节点的自主分发能力,等于一段信息从A地到B地,有很多的路线,直接传递或者经过中转地。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能有人说,信息相比实物是渺小的,所以容易传输。但是说到底运输的本质是路线的选择和应用。路线单一,路线少,再加上车辆无限度增加,那么拥堵是迟早的。
目前堵车是每个城市都经常遇到的,尤其一线城市要加个“更”字。但是拥堵的交通说到底是路线规划设计的不合理,一个城市主干路就那么几条,有的就一条,当车多时,它怎么疏通呢。其实,很多城市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以后汽车多了怎么办。城市建设之初城市主要是自行车为主,公交车都比较少,后来私家车剧增,路面宽度显得捉襟见肘。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更离不开规划,最主要还是要往前看多少年,看五年十年可能都是合理的,但是要是二十年三十年呢,目前几乎所有城市都走过至少了七十多年了,有一些都有一百多年了。
常规扩展道路空间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地面作业,直接扩宽路面,但是可行性低,效果差,因为原本马路两边有大量建筑物,动迁成本巨大。第二种是向上发展,修立交桥,错落有致的,环环相扣的立交桥成为很多城市的一大特点。第三种是向下发展,挖隧道,挖地铁。貌似所有办法都想到了,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等一等,目前的办法都是围绕着汽车作为运输主体设计的。如果我们面对的问题必须是车么,只能是车多路少呢。
如果重新定义问题呢?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运输的本质是把一个物品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那么为什么必须用汽车呢,换句话说为什么必须人手一部小汽车呢?
城市的公共公交车,出租车的网络是不足,还是服务有盲区,还是服务质量有问题呢。
而且就算是向上发展,也有其他可能性,比如为什么汽车只能在地上跑呢,不能在天上飞么,天空有巨大空间可以利用。当然了要注意安全。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更值得思考的,就是以往我们把人和物品聚在一起,必须面对面才能发展商业,可是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后人们是可以非必需集中面对面办公的。
如果人们可以采用分散办公,就近共享办公或者居家办公,那么地面的运输压力会锐减。
当然了,如果人们不一定非要集中办公,那么可能挣了城市要寻找新的发展引擎,也就是从人口红利转为质量增长模式。那么这个城市吸引人才和企业的就不是人口基数,而是它的综竞争力和幸福指数,如此一个城市的户口也就没那么千差万别或者一户难求。
其实运输是为了解决人和物品的空间聚合和分散,那么追求效率最大化有不同的方案,但是也各有利弊。奋斗一生为了一个一线城市的户口或者房子,这样的导向除了加剧城市拥堵和落后城市人口流失,真的提升了个体的幸福度和满足感么。
另外,运输工具有很多种,汽车不是唯一选择,真有必要人手一部或者一家一辆么。我们在追求个体便捷与舒适时,也在集体加剧了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然后反作用给个体的结果是造成新的出行不便和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