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有人打来电话,说找我签字。我当时在忙,随口说来吧,办公室。
人来了,认识,而且曾经很熟,三年前一个部门解散,他分去了另一个部门。我正纳闷呢,他坐下,说帮一个兄弟伙去了一趟陇南,那边的两个项目正在收尾,搞验收。现在找我签字,报销补贴和差旅费。
XX项目啊,我想起来了。十年前,陇南的这个项目进场不久,我去过两次。项目在白龙江上,山绿水清。当地建筑古朴,接壤四川,人说一口川话,叫我们一点没出了省的陌生感。就是甲方的个别人,兜里没几个钱,还强充大爷,既要别人干多多的活,又扣扣索索不想掏钱。怼过几次,疙疙瘩瘩干到现在还没收完尾。
我问着这两个项目还有预算吗,就在一个空处把字签了,签完,才感觉不妥。这是我该管的项目吗?这几年陆陆续续调整过分管人员,搞得人晕头转向。来人倒是满不在乎,说无所谓,反正他们没见过通知。再说了,他兄弟伙叫他找我就行了。我不好意思叫他再去落实一下,只好自我解嘲说,财务部要认可的话,我签了就签了吧。
他快走时,我问他,曾经解散的部门和专业又要重设了,他会回来重操旧业吗?他说他想呀,分出去的兄弟伙们都想,但估计回不来了。
当初,我劝那个要解散部门的人缓一缓,想清楚是不是真的不发展这个专业了。但不知啥原因,这个在这个部门当过主任的人油盐不进,一点不念香火情,干脆利落宰之。去年,这个人离开了,接替他的人大概烦不胜烦那些无人专管的履约项目,又想恢复原先那个部门,集中管理,继续拓展业务。
三年河东,四年河西。拆散一个部门容易,毁掉一个专业也不难,但要重组它,让它走上正轨,指望它很快盈利,哪有那么简单?不过,后任推翻前任的戏码,不是天天在上演吗?看嘛,特朗普不正在这么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