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第一次我认认真真观察的灯光,是在高中。位于高速路口的义马高中,每到夜晚,从高一的窗户旁边望去,可以看到高速路上,漆黑的夜里,连续但不挨着的灯光。冬天的天黑的很快,每每从窗户观察到这些灯光,我首先会想到的是灯光很像星星,漆黑的夜里的星星。一直以来,高一时期,冬天晚自习的夜里,看窗外的夜景一直是我消遣的一个方式,但在看灯光之余,也在想,已经晚上9点多了,为什么他们还在外面奔波,不是应该回家,和家里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吗,这么晚,家里人肯定很担心吧。每盏车灯背后,都隐藏着家里的惦念和担忧。
上高中住校后,一般我都是周六周日回家。奶奶一般不让晚上出去,怕出事,觉得危险。于是乎,到了晚上我一般是大门不出,大门不迈,尤其是冬天的晚上。我们住在小区的一楼,初三晚上有了晚自习,每次下了晚自习9点多回家,走到家门口总会看到漆黑的夜里,家里为我留的那盏灯。说实话,当时忙着初升高考试,每天晚上繁重的学习结束后,踩着一地的月光回家,小区里亮起的路灯,让我在漆黑的夜里有了那么一丢丢安全感。尤其是家里亮着的灯,感觉是在善意的提醒我,到家了,还有人在等着我。
后来大学听我哥的建议,高中想了好久要去省外的我被我哥结合他本科在珠海念书回家的种种不放便,劝我留在省内,然后我就去了安阳。
上个月清明和同门兼老乡一起去深圳玩,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天色将晚坐在海边看着上面星星点点的灯光,一瞬间让我想起了高中的灯光,从前高中种种,选文理科也好,后来发生的不愉快也好,都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淡去。过去的都已过去,还是眼前海边的灯比较真实。就着当时三三两两的灯光,同学一个拿电脑办公,一个和我聊天。虽然海边的灯只不过是用来装饰旅游景点的,我当时却脑洞大开的想着,如果在古代,此时应该是渔火零零散散的飘落在海边,诉说着一天的操劳与承担一家生计的责任。
互联网不那么普及的时候,记忆中比较温暖的地方是,一家人在冬天,围着桌子吃饭,虽然外面很冷,但是一家人在一起。
记得17年12月份的时候,在三门峡考试,那个冬天,同学说安阳很冷,当时听到这句话我超级惊讶,因为那个冬天于我而言是很温暖的一件事,虽然有来自考试的压力,但是每天有人一起吃饭聊天,有人互损互怼,有人一起讨论逻辑,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当时不是一盏灯,是很多灯。冬至那天从姐姐家吃完饭回住的地方,当时看着外面万家灯火,想起一个词,岁月静好。虽然知道以后不会有17年那个冬天,但是还是感谢它出现在我的记忆中。
所以说,有人愿意为你留一盏灯,这是幸运。能遇见一起坐下来聊天的朋友,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