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0后,小时候基本没被大人们夸过,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骄傲使人落后,大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的一句夸奖会让孩子骄傲进而自满,会担心孩子变坏。
很多时候明明孩子做了很好的事情,特别是考了非常理想的成绩,做父母的心里其实非常满意,偷偷转过身去嘴角钳着笑,嘴上却是很严厉的话:“三好学生有什么了不起!一个班十几个呢”;“全班第一算什么,怎么不和全校第一的比?”
但是,小孩子不懂父母的内心活动,心气儿胜的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而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而更多的孩子却会越来越冷漠,不想再学习。
我们是内心贫瘠的一辈,即使衣食无忧,我们依然贫穷,因为我们渴望被认可。透着这份渴望,我们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寄托给下一代。
因为受的教育普遍都多了,我们涉猎了更多的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赏识教育,于是生搬硬套。
我有个朋友,她总是不停的夸她的儿子,她儿子自己穿衣服她夸儿子聪明;她儿子铲沙子她夸儿子聪明;她儿子帮她搬来凳子她还是夸他聪明。
她一天到晚说的最多的就是我儿子太聪明了,以至于你不说他聪明他便不愿意做事情,他知道聪明是夸奖,但是不知道妈妈在夸他什么,心里很烦躁。
上了幼儿园就更加变本加厉,所有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是平等的,他不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对待,开始大发雷霆,跟老师作对,令老师非常头疼。
朋友无可奈何,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其实朋友是搞错了赏识教育的真正含义,真正的赏识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夸孩子要夸他做对了事情,而不是笼统的说他很聪明,或者太棒了。
比如:朋友儿子自己穿衣服,就可以夸他独立了,长大了,像个大哥哥一样可以照顾自己了;
朋友儿子帮忙搬凳子可以夸儿子是妈妈的好帮手,可以帮妈妈干活了;
挖沙就不用夸了,安静的让孩子自己玩,不要破坏他的专注力更好。
再比如:孩子写了10个字,过来讨夸奖,你可以说其中7个写得不错,另外三个还需要再练练。然后孩子会去对比写的好的好在哪里,写的不好的该怎么改,这样的夸奖孩子才会有进步。
如果一味地说孩子很棒,很了不起,时间长了,他会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别人都不如自己,容不得半点批评,这样一旦受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
我还有个朋友她儿子一二年纪的时候从来都是考的满分,总是自诩是班级第一,但是明明他所谓的第二也是全科满分的,我笑着说这样子是并列第一,不是人家第二哦。他说我不管,反正我第一。整个人很是张扬狂妄。
他因为他爸爸工作的原因,转了一次学,一年级是一个学校,二年级又是一个学校,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一直考满分,老师很喜欢他。
转学之后的那个月特别紧张,天天晚上学到很晚,担心第一次在新学校的摸底考试考不好,得不到老师的赏识。
等考试成绩出来了,又是双百,就得瑟得不行:这个学校也不过如此嘛!小儿科!
他妈妈把这些事说给我听时,语气里透着无限的自豪,我心里很是担忧,便忍不住跟她说:“你不能总这么夸他了,不然他太过骄傲,怕以后承受不住失败。”
朋友有些生气,觉得我多此一举:“我倒是觉得他需要靠着这份怕失败的心来激励他学得更好。”
好吧,多说无益,成人的世界里都是点到为止。我叉开话题了。
二年级倒没什么,他一直都是双百,也一直都看不起其他同学。
上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作文这个东西,见仁见智,得满分的人不多,而且最致命的是作文得看字写得是否工整。
朋友儿子心气儿高,有些飘飘然,写的字有些潦草,一二年纪无所谓,只有对错,字迹潦草不影响分数,但是作文不一样,上三年级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朋友儿子便因为作文栽了跟头。
总分名次退后到第六名,他非常受打击,在家里大发雷霆,之后对写作文就发怵了,怎么写都写不好,再没有之前的自信。
朋友也厉害,知道马上反省,她没有笑话儿子,也没有盲目的夸赞儿子,而是带着他去了图书馆,娘儿俩一起看书,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又买了字帖回来练字。
三年级的作文只是起步,学起来也快,朋友儿子基础不错,只是没找到方法,字不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心平气和慢慢来。
经过这次的挫折,再见到朋友儿子,气场明显不同了,没了以前的骄傲锋芒,但也不失自信。
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而是要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然后强化孩子的行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
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走平衡木,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胆小自卑,小朋友一旦走歪了,做父母的便要把他们拉回来,以免摔下平衡木。
赏识教育是很好的一个方法,但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它只是对某一类的孩子起作用,我们要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且这方法会随着孩子的改变而改变,生搬硬套是克隆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
像朋友这样,知道改变策略去对待儿子的失败,本身已经是一种教育手段了,这次的作文风波,竟然让娘儿俩都有不少收获。
育人既育心,心有多复杂,教育便有多难,在做家长这条路上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摸索。
文 / 无为
一个忧郁而又光明的女子,
一个木纳而又逗比的辣妈。
她的文字犀利独特,
每一句话都直指人性的弱点,
戳中你的痛处。
如果你认同作者的观点,麻烦给颗小心心,无为感恩你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