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点啥,是因为“丧”了很久。
本来这几年就感觉一片迷茫,发了高烧后,脑子更加迷糊了。
既想不清楚未来的模样,又担忧未来不会好。
既不愿意去同流合污,又没有啥清高的出路。
既卷不动,又躺不平。
人到中年,整一个大写的焦虑。
我想,对我来说,要是有唯一不纠结的、一直去做的事,那大概就是坚持看书了。人穷就要多读书,落寞的时候就要多读书,没出路的时候就要多读书,书中自有XXX……古往今来名人名言大咖网红都说过对吧?这事儿成本很低,收益很大。过往的看看王阳明,曾国藩,今天的看看东方甄选的董宇辉。当然,列举我们可爱的小董,不是把他跟先贤们相提并论的意思,我们这种有知识的人,很尊重先贤的。只是他身上闪耀着的那种魅力,来自于他读过的书。
这种收益在我近距离接触的一些大佬身上,也都得到了应验——近一年里认识的厉害的人,基业长青的行业泰斗,逆流而上的顶尖选手,活得通透的出世高人,全都是拥有一屋子两屋子三屋子书的人,并且长期保持阅读习惯。我很俗气的分析了一下,看得越多的,赚得越多。
抱歉,给大佬们添俗气了。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价值的附加品了。思想高度上去了,人文素养上去了,社会贡献上去了,自然会得到大自然的各种馈赠,精神富足,也包括物质。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会轻易在时局中迷茫与焦虑。需要答案,就去书里找。在书海中,随时随地可以与思想泰斗们隔空对话,可以用自己1/100的人生时间,兼容并蓄无数先人一生的精华思想。
高级的活法。
所以我想,我这几年之所以浑浑噩噩,我不能把锅甩给“中年危机”,主要是我书读的少,没把自己的时间分配好(毕竟也没啥财产可以好好分配的)。当然,身处一个震荡严重的行业,也是挺丧的。但抱怨没什么用!想办法在影响圈内做些努力上进的行动,顺便搞钱养家养娃吧。
于是把那些买了还没拆的书一本一本的捡起来看,也添了不少书。给娃本来就一直疯狂买书,2022年还给他报了个线上读书会。别说,乱七八糟的乱想时间,分配给读书以后,顺便还蹭了我的娃的读书班以后,焦虑真的变少了(大概是没啥时间乱想了?)。娃也变得不太一样,毕竟自己给娃买书读书,都是乱买,网上推啥买啥。但线上读书会选的书,是我绝不会看到网红推来卖的……但我知道,那些是他此生必须读的,会影响一生的好作品。
毕竟,在我自己蹭课的时候,那是我每星期完全没有拿起手机欲望的45分钟。一个小孩的读书会能吸引小孩,我觉得不奇怪,一个小孩的读书会能吸引大人,我就觉得有点东西的。而且我还是个高考满分作文选手,论学校的事儿,啥学科书籍啥课外读物我没看过,日常对那些所谓的高手嗤之以鼻。能打动我,真有点东西。
加上,长久以来,一直想做点跟教育相关的事情。认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搞教育是我此生的梦想。因为,看到更多的下一代更加智慧,更会思考,内心更丰盈,懂得怎么把自己活好,我会非常有成就感。所以,一辈子做什么类型的工作都不遗憾,但如果到老了,我都没有半只脚踏进过教育领域,我一定会非常遗憾。
有个前辈说,这大概就是人到中年,世界给你的另一种馈赠,是使命的召唤。(咋有点玩游戏的感觉)
但我这没啥教育基底的,你说你就凭热情,横插一脚,谁敢要你?直到最近,我家娃的读书会开始招募联盟宣传成员,于是我决定成为其中一员,这大概是教育领域里最不需要门槛的工种?我得把这只脚迈进去。
但我这辈子都并未做过任何宣传,说白了,太清高,看不上。也不想为了几斗米,折个腰。
所以,为什么活了38年,人生第一回,愿意了,是因为我看上了,产品是真的靠谱。(当然,另一半原因,是养家糊口的担子变重了,人不能假,不能免俗)
我看上了那些极具品味、人生必读的青少年书单;
我看上了课上风趣幽默与知识体系与价值立意三位一体的课件;
我看上了坚持直播不录播甚至连元旦都不放过我们的创始人+主讲老师;
我看上了团队几十年匠心做教育的深厚背景;
我看上了运营团队虽然不完美但是很真诚的态度。
不做作,很真实。矫揉造作的,一定搞不好教育。
而最触动我的,是某一天,我跟我家娃的对话。也是因为听了读书会讲《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巴学园,瞬间变成了他好羡慕的学校。里面的小林校长,变成了他心中最棒的教育者。(也是我心中的,好羡慕,想变成学生,去这样的学校再上十年学)他一直追问我,这个学校真的存在过吗?校长还在吗?我可以去看看吗?聊着聊着,就扯到了他接触过的教育,各种班,各种营。
我说:“你去参加的XX夏令营是不是就很像巴学园?”
他一撇嘴:“不像不像!”
我说:“那以后你还会有很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模式,不同的老师。会有巴学园这样的地方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庄老师(我们参加的读书会的创始人+主讲人)这里就很像。”
当时我心里的暖意就涌上眼框变成了泪花,人到中年,泪点太低。有一个地方,成为了孩子心中的“巴学园”,这里会保有他对于接受教育的憧憬与热情,保有他对于读书这件事的热忱。学习这件事,有意愿,就足够了。一定好。而且,大概率这种美好的感觉,会陪伴他一生。
小时不质疑,长大不扭曲。营造心性的正常,是我希望教育去向的地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但每个人都能成为幸福的人,只要你拥有内生幸福的能力。读书无疑是最低成本的,所有人起点一致的,内生幸福能力的渠道。这条路,是确定的。
谁不会迷茫呢?有确定的灯塔在,人生就还有路,简称生路。
读书就是我在迷茫中确定的灯塔。
我的孩子,未来也会有中年迷茫的那一天,他对读书的热爱与习惯,也会成为他的灯塔。
我们不能一辈子陪伴孩子,但是书可以,书里的先贤智慧可以。
放下一切焦虑,读书吧。
读书解百忧。
后面会在简书里陆续分享我在读书会里读到的好书好句给大家,小小的起步,一点点累积,希望我的灯塔也能够照亮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