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消费时代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的需求被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而在马斯洛晚年,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第六层需求即自我超越。为什么先说这个呢?两个原因:这个社会是一直在变化的,很多美好来自于不满足。然后马斯洛说的是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如果把这个理论套用在社会这个“物种”上,是不是也符合呢?

  携程的创始人梁建章最近一些年一直在呼吁人口问题,中国的,也可以说是世界的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书中说少子化问题的本质是经济问题。那经济问题的背后是不是也有少子化的原因的呢?我是持肯定态度的。拿我们的国家来举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慢慢的摆脱了贫困,告别的温饱问题,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去伺候土地,所以像以前一样兄弟姐妹好几个的家庭慢慢减少(背后也有计划生育的原因)。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吃饱后的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需求,也可以说是有了更多的欲望,欲望产生压力,产生比较,如果不能满足自己,这些带来的是精神上的痛苦与劳累。于是,有一部分人的解决方法就是爱自己,自己挣钱自己花。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不愿意结婚,甚至即使结婚,也不愿意生育,因为自己的欲望还满足不了,为什么还要给自己增加更多的压力与责任呢?于是人口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少子化问题就显现了,经济也就开始出问题了。我写这个的目的只是交代一下现在的背景,我也没有解决办法。

  由于不愿意结婚也不愿意生育,那家庭结构就产生了变化。我们不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大的车,甚至家用电器也不需要那么大的,对于这些产品的生产者,他们也应该发现这些变化,从而调整产品结构。

  在少子化和小家庭的背后,人们的心理会是什么状态呢?温饱已经不是问题,大家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书中提到:要通过“商品”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精神富足。爱美、怕死、孤独是现阶段社会成员最常见的内心状态,满足了消费者的这些需求,那就等于是洞察到了人性的深刻。所以当我们要开启一项事业之前,先问一下自己所做的事情,解决了社会成员的哪方面的需求,这个需求是不是一个真实的需求。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日本的一些商业场景。不同于大部分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这些商业场所不单单只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从建筑设计到商家选择与经营模式,都是经过洞察现阶段人们的人性。

  前几年听到一个词叫:场景消费。其实也是一种买单理由,即为什么而买单?作为服务提供者,我们一定要思考:顾客需要的是我们这个商品吗?这个商品解决了他什么需求?除了物理需求,还满足了什么心理需求?甚至还满足了顾客没发现的自己其他方面的需求?

  看清社会变化,洞察社会人员的真实需求,是每一个经营者的基本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