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纳》这本书真是读过的书里面情节最单调的一本了,甚至连叙述的口气都是淡淡的,作为一本文学书,甚至不能说这本书有什么故事情节,毕竟这本书只是记录了一个名叫斯通纳的男人从上学、结婚、生子,工作,退休,再到去世的一生。
《斯通纳》既是书名也是书中主人公的名字,stoner(斯通纳)——如一个小石子般不起眼又异常坚韧与冷漠的一个人,看完全书觉得确实人如其名。既然只是写斯通纳平凡的一生,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可读的呢,甚至让我想强烈推荐?这本书只有16万字左右,人物和情节都相当简单,所以看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威廉▪斯通纳1891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农场里,父母都是农民。面对着一年比一年贫瘠的土地,父亲决定将19岁斯通纳送进密苏里州大学农学院,然而本主修农学的他却因一场选修文学课而改变了自己志愿,从此斯通纳的人生轨迹也悄然改变了。
在求学的第8个年头,斯通纳在导师的帮助下成为了母校的一名助教,由此开启了往后将近40年的教学生涯。然而斯通纳的一生并不幸福,仿佛是因为他在教书这件事上耗尽了他全部的心血和热忱一样,除了教书以外,仿佛再无什么其他的事情能够撼动斯通纳的内心。
斯通纳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却置身事外;他以为娶到到了心中的白月光,谁知爱的激情在婚后不到一个月就在妻子的压抑与麻木面前溃不成军;他遇上了热烈奔放的红玫瑰,却最终潦草结束这段不被世俗所接受的感情;他爱自己的女儿,却放任女儿日益沉沦……但就是这样的斯通纳,却无比地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在教学上投入巨大的热情,自己的课程也变成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这样的斯通纳,让人读起来真是又爱又恨!恨斯通纳那副冷漠的性格,无论是对待亲情、婚姻、生活还是爱情都显得毫无主见,事不关己,更遑论责任担当。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从不想办法解决问题,甚至是直接漠视问题的存在。爱斯通纳对于自己工作的那份纯粹的爱,几十年如一日般兢兢业业,甚至好不容易能够在自己的退休仪式上当一回显眼包,却也只是磕磕巴巴地说了句:我要感谢你们所有的人,让我来教书。
那么,读《斯通纳》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读什么呢?
纵观斯通纳的一生,斯通纳婚姻失败,事业上教了几十年的书却始终是个助理教授。如果要用世俗的标准来评判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斯通纳的一生算不得成功。但为什么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如此强烈的共鸣?因为《斯通纳》所展现的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人生经历套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不会显得突兀,斯通纳可以是斯通纳自己,他也可以是我们任何人,是你是我是大多数人。它探讨了历史洪流之下一个将追求智识当作对抗无意义的战争、拒绝与外部世界作廉价妥协的人的一生,不带丝毫的悲喜洞察了生活的本质,重新唤起了关于每一个人作为独特个体的意义所在的思考。
终其一生,我们或许在最后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这个洪荒宇宙中一个星球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当在人生尽头时,是不是可以如斯通纳一般问出那句问心无愧的话呢?
“这一生,你还期待着什么呢?”
喜欢记得关注我,为你推荐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