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典美育 | 课题—团圆饼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班级】:

  绘写生活班

二【代课老师】:

    小鱼儿老师

三【年龄阶段】

    大班 一年级

四【国家纲要】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5—6岁是新的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这时期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现更为明显。

1.好问、好学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5岁—6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

解。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比如说:“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棒棒的,就会漂”。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学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也就是说,个性的形成过程已经开始。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心理活动系统的方向开始逐渐稳定。

个性开始形成,是和幼儿认识活动抽象概括性的发展,以及各种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相联系的。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五【孩子心理发展特征】

■ 小学一年级

认知特征: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孩子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依赖老师。

沟通重点:此阶段,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和孩子谈谈他在学校感到不习惯的地方,针对性引导他做出相应的转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

六【课程主题】

  《月饼》

七【完成课时】

    1课时

八【课程目标】(3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月饼的特点和文化

②掌握黄色系的融合方法

③学会用油粉棒来表现月饼


        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画一画,提升孩子们的感知能力,色彩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秋节食俗,关注中国传统节日,增强名族自豪感

九【课程准备】

  月饼、软卡纸、铅笔、视屏、油粉棒、橡皮、ppt、图片等。

十【课程难点 | 重点】

教学重难点:颜色的融合变化

十一【课程步骤】

1.准备参考图片和音乐的到位

2.孩子们签到及穿戴围裙,课前,先给没有迟到,上课刷卡,以及完成上节课课后锦囊的小朋友进行加分

3.进入课程…


️以猜视频的形式导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欣赏美食图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真实莲藕,提升孩子作画兴趣。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总结答案,学习有关月饼的小常识。

️欣赏月饼的图片总结月饼的特征。

️观看描绘月饼的优秀作品,总结美学规律。

️老师局部示范并强调重点。

️孩子们开始自主进行绘画创作,老师根据孩子的画面进行引导和观察…

️互相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欣赏学习

️绘画工具归位,清理身边垃圾,养成个人行为好习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秋节是中国的民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1][2]中秋节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3]

讲课中提到:

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回家乡的日子。

好多宝贝提到:我要回爷爷奶奶家,回……有爱的宝贝们。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归乡、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很多,除了孩子们知道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外,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说它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现代社会中秋节带给我们的是美味的月饼,欢快的假期,更是那份对家,对国以及队中华文化的归属。


周五晚班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六上午班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六下午2:30班级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六下午5:00班级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日上午班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日下午2:30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日下午5.00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三晚班作品赏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