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数量,带上多少粮草
在股权布局完成后,我们将激励的对象划分成了几个层次。定数量,就是要给不同层次的激励对象确定占有的股权比例。这个额度是多少,也要企业家们提前确定出来。这个数量的设定,有两个需要遵循的前提条件。第一要确保激励对象能够切切实实受到激励,能够给他们注入充满干劲儿的血液,第二要维护企业激励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安全,不要因此丧失企业主动权。
对于企业家自己的企业来讲,应该拿出多少股份,没有绝对的比例。千人千面,企业之间也千差万别,属性不一样,赢利模式不一样,利润率不一样,所以拿出的股份比例也不会一样。如果我们没能在企业初创期就打开股权激励的大门,那么也可以参照现有的一些成熟企业的做法,借鉴一些他们的数据,从而在制定自己企业制度方面有个参考。
第一,成熟型企业要制定薪酬战略。薪酬战略跟同行相比是偏高、平行还是偏低?假设同行的CEO是年薪100万元,那你的企业也可以实行CEO年薪100万元,但是给的方式不一样——别的企业是直接用年薪的方式,你用的是股权激励,属于组合式薪酬方略。
第二,根据岗位价值确定股份的额度,不同的岗位所能获得的股份额度不一样。
第三,将行业水平与个人薪酬相结合。
确定股份数量和比例时,除了借鉴其他企业的现有数据外,还需要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股份的稀缺性。股份制公司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股份,跟别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是最稀缺的。它的总数确定,拆分出去将不能再生。
第二个原则是行业的竞争性。要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你今天拿出3%的股份给公司的CEO,行业没这个先例,而你这么做了,你就是行业的引领者。假如这个行业里的股权激励已经非常成熟了,家家都在做,你跟同行相比还差得很远,那么你如果不做股权激励,或者做的额度全面低于行业水平,那就和不做没有什么区别,没办法达到预想的效果。
第三个原则是个体的激励性。不要因为企业还很小,就认为没有必要做股权激励。西方很多企业在决定创业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股权激励的征程。你要如何吸引人,如何跟风投谈,如何跟高管谈,要获得什么,思考这些时就要有股权激励的理念。所以竞争性针对的是同行,激励性针对的是个体。
第四个原则是群体的公平性。公平性指的是对于整体的公平性。你给某几个人股份,他们会很开心,但是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的人怎么办呢?这时就要考虑公平性。公平、公正、公开的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同时还体现了企业家的胸怀和企业公平竞争的企业文化。
第五个原则是投资的经济性。企业做任何事,都不能忽略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没有意义的事情,要少做或者不做。做股权激励也是一样,企业一定要考虑作为一个企业家投资回报的经济性。
第六个原则是企业的安全性。股权不光可以给股东带来经济效益,股东还获得了决策权。企业家做股权激励时一定要考虑公司治理的安全性,失去企业控制权相信是所有企业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而合理的股权布局可以规避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第七个原则是收钱的合法性。在做股权激励的过程中,还要考虑股份的分配,比如收钱、转让的合法性。这部分要多参考国家针对这方面发布的政策规定,切记不要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