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学实录 执教者:陈君飞

【教材解读】
《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边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的穿插运用,让课文的表达显得优美生动,富有画面感。这对本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就“如何将语言写得生动优美”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构建“读、圈、想、说”学习任务,感受月下洱海边的独特之美。
3.品析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感受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的穿插运用可以让文章更生动。
4.眷注言语表达,融入修辞,再次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引出课文
1.同学们,老师知道最近大家都成了《天天去旅行》一书的特约作者,为了将自己《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写得精彩动人,卯足了劲儿在学习。上节课,跟着李老师欣赏了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学到了第一招:按一定的顺序来表现景物独特的美。那这节课,咱们又会去哪儿,学到什么妙招呢?请看——
2.(播放云南洱海的视频)今天,我们将跟着课文一起出发,去洱海边走月亮。这就是云南大理的洱海。碧水蓝天,它的旁边就是那高高的点苍山。这节课我们要跟随着课文一起去洱海边走月亮。板书课题:走月亮。(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自主朗读课文,了解“走月亮”。
    (1)那什么是走月亮呢?不急,咱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那什么是走月亮呢?在月亮下散步。说的真好,你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么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孩子们在我们中国的很多地方,出于对月亮的喜欢。人们往往在月光下身着盛装。走着走着散步欣赏风景。看插图中的这对白族母女就是这样在月光下。走着。这就是我们一起读:啊,我和妈妈走月亮。这句话非常熟悉,(出示课文第三段、朗读)
    (2)(出示课文插图)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聚焦关键词句,呈现行走足迹。
    (1)这句话很熟悉,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快去找一找,看看出现了几次呢?
    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三次在第七自然段,第四次在第九自然段。你看小眼睛睁亮,一找就准。
    (2)每一次都藏着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踪迹呢。你看他们一开始是在小路上走月亮。那接着他们又会去哪里走月亮呢?哎,请你赶紧拿出笔来把他们走过的地方用圆圈圈起来。开始。哇,速度真快。找到每一次行走踪迹词,形成“行走足迹图”。
    (3)梳理总结:原来月光下,“我”和阿妈手牵着手走在小路上,走到小溪边,来到田埂上,走过了许多许多的地方……让我们也去感受感受吧!我们发现走月亮这篇课文其实是按照我和阿妈活动的顺序来写的,你看。他们呀。先走在小路上。接着来到西边。然后到田梗上。接着呢,走过了很多。很多的地方。真有味道,那我们就跟随着他们的足迹也去感受感受吧。
    三、精读课文,想象画面
    1.月亮升起图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配乐范读)
    (1)孩子们。抬头望月,你似乎看到了一轮怎样的月亮:我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月亮,是的,你看这一轮月月亮是那么明亮。那么柔和,它照亮了大青树照亮了乡间的大道,也照亮了,照亮了。
    (2)老师听出来了,这月亮啊似乎是魔法师手中的神笔,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照亮了——四个照亮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让一切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下,这是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独特的美!(板贴:排比)
    (3)你还知道这是怎样的月亮?你看,老师发现这儿有很有意思的词“淘洗”,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你感受到——月亮明净、澄澈
    (4)这样的语言多有情趣,多有节奏感啊,你看我们把它变一变,它就成了一首小诗,通过读再来感受感受吧!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
    月光是那样柔和,
    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
    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也照亮了,
    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2.溪边走月亮
    (1)此时此刻,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来到美丽的小溪边,谁来读一读?(出示第4段)
    你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个小小播音员,第一次读读的那么好。
    (2)如果说刚才咱们欣赏的“月亮升起”是一种独特的美,那在小溪边,又会有怎样独特的美呢?把你看到的用横线画一画吧!
    (3)反馈:(读句子+说感受)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关注“流”)
    溪水潺潺流淌着一股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可爱极了哇,你说的太美了。你看一个流字。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儿,这月光它是连绵。不断滔滔不绝的呀,多有情韵的文字呀。再来分享。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关注“布满”)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关注“拟人”)
    预设:
    ①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你找到了吗?抱
    ②如果把这个词换一换,你觉得可以换成什么?藏、映……
    ③那课文为什么用“抱”字呢?细细读读,说说感受。
    “抱”字很温馨,很温暖。
    “抱”是人才有的动作,这儿小水塘抱着月亮,就像妈妈抱着孩子,有着浓浓的爱。
    ④是呀,一个“抱”字,注入了浓浓的爱,体现了月影与水塘相融的情韵,这就是“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给我们带来的妙处,在表现景物独特的美时,用上拟人的修辞,是一种好办法。(板贴:拟人)
    ⑤让我们读好这句话。
    (4)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用耳朵听一听,来,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播放溪水的汩汩的声音),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你似乎闻到了什么?(花草的香味),再用手触摸一下,捧起一捧清水,你似乎感觉到什么?(清凉的味道)哇,这样一感受呀,这画面更生动啦!
    (5)这溪水流着清香,卵石铺满河床,水塘抱着月亮,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便闪过一幅又一幅独特画面,走着走着,我情不自禁地想:(一起读)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6)提点写作妙招:看到+想到
    体会“抱”字的好的妙招的教学实录:
    刚才你说到的是小水塘里。倒映着月光,倒映着月亮是吧?可是在我们的语文课文里边,他却用上了一个不一般的字,你觉得这个抱字好在哪呢?请坐,我请你来说。抱这个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出了小水塘,把小水塘拟人化了。你觉得这是用上了拟人的手法,那老师问问你?他是把谁当做人了呢?他把小水塘当做人是呀!你看水塘抱着月亮,就像我们的妈妈抱着娃娃,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来说,我体会到了一种亲切的感觉,是呀好温馨的感觉,你还感觉到了什么?你来说。我还感受到了环境的恬静,和我的幸福哦!有一种浓浓的幸福感是吗?那你来把它读好了。我感受到了幸福感,谁再来读一读?有一种浓浓的温馨感,其实呀,想象画面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
    ,有时还可以用耳朵来听。闭上眼睛。咦,听听看。你似乎。到了什么?你来说。我仿佛看到了溪水潺潺的流着,那似乎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溪水流淌的声音。更有画面感了,那我们还可以用鼻子来闻一闻,试着,你似乎闻到了什么呀?我似乎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如果我们这时候呀,用去触摸,捧一捧清水往脸上泼。你感觉到了什么呀?你来说。凉爽有一种很清凉的感觉是吧?你看调动我们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觉这样的画面就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满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样优美的文字吧,!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就这样闪过一幅又一幅独特的画面,走着走着,我情不自禁的想到请女孩子来读。走着走着,我情不自禁的又想到我们一起读作者的文字真是太优美了,你看他先写了自己所看到的,又写了自己所。想到的真有顺序。而且他的语言还用上了那么多的修辞,让我们越读越有味儿。孩子们,刚才呢?我们在溪边走月亮,用到的是读句子想画面,说感受的方法。现在呀,老师要让你们自己去田垦上走月亮。
    3.田埂走月亮(构建任务,迁移学习)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句子,想画面,说感受”的方法领略了月下溪边特别的美,发现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更能突出景物独特的美,那接下来,咱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继续去田埂上走月亮吧!
    (2)看看咱们的小任务:
    ①读:读喜欢的句子 ②圈:圈圈关键词句③想:想象美好画面 ④说:说说独特感受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调动感官,分享反馈。
    陈老师发现呀,刚才大家学习可真有秩序,学的是热火朝天,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辣声里银光一闪……
    预设:我好像听到……看到……)
    你真有一双独特的慧眼,有一颗灵动的心啊。感谢你的分享调动了你的歌。各种感官给我们呈现画面。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预设:闻着香味,想到……)你看你不但看到了画面,而闻到了香气。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预设:我觉得沟水流得很欢快,因为它很满意地响着。是的,你能把“满意”换一换词吗?开心、快活、欢乐、幸福……哇,你像作者一样,都把这沟水写活啦!)你看一个满意把他所有的欢快劲儿都散发出来了。这也是一种拟人的表达方式。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读文字想画面学它生动的语言,那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么美的文字吧。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就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预设:拟人、比喻合用)把它当做人来写多有韵味呀。稻田像银毯,咱们想象你能想象到月光下的那片银毯吗?
    (5)大家说得真好!你看,田埂走月亮,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呀!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去感受吧!
    二、点拨妙招,修改习作
    1.同学们,这一站“云南走月亮感”之旅感觉怎样?这作者是怎么样把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场景?作者用上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你看陈老师把它整理了。我觉得你们应该把它用到你们的习作当中去,最近不是有任务是吧?
    2.《走月亮》和《观潮》相比,有着不一样的独特的美,那你觉得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独特的美带给大家的呢?(预设:写得很生动,很有画面感;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上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是的,修辞手法的穿插运用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老师把课文中这些美好的句子都整理在一块儿了,请你用上“修辞小妙招”,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一处,修改一下吧!
    修改1:他把这句话画出来了,油锅里有卖现做的小吃,你们看。油锅里正炸着土豆鸡柳。那香味简直太诱人了。然后我发现哦,他改成了:
    土豆在油锅里跳动。鸡柳在油锅里舞蹈,它们滋滋滋的唱着歌,丝丝香味如。淘气的娃娃不住的往我的鼻孔里钻,真想尽情的品尝一番呀,**你觉得如何?哪些词改的特别好?嗯,你来说说看。舞动舞蹈哦,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对不对?多么生动呀。你看说香味像淘气的娃娃,哎,是不是你特别有画面感啊?特想吃是吧?

修改2:一泓清泉呈现在眼前。那清水如琼,浆似玉液。抬头望去,瀑布似一条白链挂在腰山,腰那飞泻而下,溅起的水如堆砌的雪花在。再滚动,真是飞流直下3000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呀。啊掌声送给他什么花都不说,我们给他点一个赞,大大的赞
执教老师说课:
大家好。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洱海边走月亮的场景。语句优美,意蕴悠长。充满诗情画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的穿插运用,让课文的表达显得优美生动。富有画面感。作为四上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的第三课。此刻融入帮特级教师何夏寿老师编写天天去旅行一书的大情境之中。以完善修改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任务驱动。在读课文省画面中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尝试修改初始习作让灵动的修辞进入学生的习作。在课堂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反复朗读感受修辞。在梳理课文脉络,呈现行走足迹图后,我们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欣赏月亮,升起图。明亮澄澈的月亮照亮了点苍山。照亮了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四个照亮了诗一般的语言,赋予独特之美。有节奏,有情韵。这便是排比的妙用。二、卷入字词,品味修辞。在欣赏水唐抱月图时,学生对抱字的品析让我惊喜。水塘抱着月亮,就像妈妈抱着孩子。一个豹子是那么亲切温馨,充满着浓浓的幸福感。这是拟人的妙用。三、尝试模仿运用修辞。学以致用,水到渠成。当品读完课文后,学生很自然的将本课所学迁移至自己的习作之中。仿一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改习作点亮语言。这便是我这节课最终想达成的目标。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