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内容53~61页《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重点整理摘录:
1.杨巧云老师六年来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的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
2.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4.怎样教语文?我的老师告诉我: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因为,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
4.教材中的人文性远不如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
5.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我的感悟: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线,这是很多语文老师的共识。说起来只是两个字,似乎很简单,但是具体到实践中如何操作,对语文老师来说就是一门复杂精深的学问了。
读什么?怎么读?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读,读进去,最终读有所获。无论是文本的选择,还是阅读方法的引领,阅读过程的指导,都需要老师花心思,花力气去研究去琢磨。
我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向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从一年级起,我就带着他们开始读绘本图书,读封面,读插图,并鼓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绘本故事。等孩子们能独立读书了,我就鼓励他们大声读书给爸爸妈妈听,并且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由一位孩子分享自己读书的精彩片段。再大一些呢,我教孩子们写人物分析,写精彩片段赏析。对于一些经典名著中的经典段落,我会鼓励孩子们背诵。有时候还会组织孩子们把一些有趣的课文或课外故事改编成剧本,举行班级话剧表演大赛。总体上效果还是不错的,我所带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要强一些,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首先是课堂留给孩子们读书的时间总觉得不够。自己也觉得应当少讲精讲,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放不开,还努力要讲得面面俱到,生怕遗漏了什么。这就导致自己语文课阅读的时间总是不够,尤其是对于后进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总是做不到位。其次是作为班主任和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总是有很多繁杂琐碎的工作干扰教学,有很多想法,没有时间和精力付诸实施。第三呢就是整本书阅读阻力很大,一方面,学校严令禁止老师统一要求学生购买任何课外读物,只要学生手头有统一版本的同一种书,老师就要受批评。如果有任何一个家长有意见,那就要受惩罚了。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在这方面认识跟不上,布置给学生阅读的作业,在他们看来等同于没有作业,长期下来重视阅读和不重视阅读家庭的孩子,两极分化越来越大。有时候感到很无奈,只能感叹“想法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关于指导学生写作是我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功夫下了不少,但是效果不太好。尽管我一再强调,习作的灵魂是“真实”,写作的精彩在“细节”,可孩子们好像总是不得法,大部分孩子的写作水平都不尽如人意。这方面各位老师如果有好的做法,能否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