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巩固知识,发展思维,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功能。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是苦于应付,常常模仿日常练习的模式,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在一次次重复的练习中,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怎样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练习的乐趣,从而使练习成为促进学生再学习的加油站?下面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下册三个教学片断为例,谈一谈通过问题引领的方法,改变习题呈现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练习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 问题开放型。
问题提出型:原问题中有完整的信息,但是没有问题,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自由提出问题。
案例1:根据信息,自主提问。
出示教材115页22题:
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师:根据题中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生2: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3:这个鱼缸最多可以装水多少升?
生4:将50升水倒入鱼缸里,水深多少分米?
生5:如果鱼缸里的水深2分米,放入一些鹅卵石后,水面上升到了2.4分米,这些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类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题目的解题思路。
师:与体积有关的这三个问题中,你觉得哪个问题比较有意思?
生:生5的问题比较有意思,虽然是求鹅卵石的体积,但实际上是求上升的水的体积。而且,上升的水的高没有告诉我们,需要用2.4-2先算出来 ,再求体积。
生:我觉得生4的问题比较有意思?这个题需要反过来想,用体积除以长、宽,才能求出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