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记事起,母亲就一直活的特别辛劳。九几年的农村,依然没有通电,起早贪黑,每天晚上点着煤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下纳鞋底的是母亲的身影。
天刚蒙蒙亮,大概六点左右吧,母亲已经起床忙忙碌碌的赶着羊去放养了。到了八点左右,又要忙着回来赶着毛驴去耕地。那个时候的我和哥哥都去上学了,可能很多城里的小孩不知道,母亲这么忙,怎么送我们去上学。那时候的我们并没有这种待遇,都是自己在暖暖的炕上爬起来,背好书包自己去学校。
母亲耕完地回来到中午了,又开始做午饭,午饭自己在家吃。蒸一碗黄米饭,看起来香喷喷的,其实难以下咽,嚼到嘴里干的剌嗓子。有人可能会说,何必呢?不如做成小米粥吃,但是,吃小米粥并不能吃饱,一会就饿的撑不住了。因为那个时候并没有白面吃,大部分时间都靠天养。但凡收成好的那一年,还能吃几顿白面。若是遇上收成不好,只能吃黄米饭和洋芋。在干旱的大西北,那贫瘠的土地上能种出一点庄稼格外不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直活的不大开心。在我母亲才六七岁时,就每天在家忙忙碌碌帮着我外婆干活,长大嫁人了,依然过得很辛苦。那时候我奶奶有四个儿子,分家的时候,我妈连一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所以刚分家,一直到我和哥哥十几岁那几年,我们家的日子都特别清苦。但凡家里有点粮食,都要换成钱供我和哥哥上学。分家的时候就分了半袋面,还不够一家人两个月的生活,那时候就是庄稼地里长啥吃啥。没有了就去挖野菜,再就找人借,日子真是格外艰难。
所以,现在我特别能理解母亲为何一直活的不大开心。人家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真的是一点都没有错,好在那时候母亲特别坚强,不知道是我和哥哥是她的支柱还是怎的。虽然她老是不开心,但她依然干劲十足。经过经年累月的积累,家里的日子总算好过了,母亲也脸上有了笑容。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常年在外打工,那时候打工也不好打,一年挣几千块钱,就已经很厉害了。在农村,有一点特别不好,别人看不得你一点好,见你过得好点,就在背后嚼舌根。包括自己的亲人,就会孤立你。当然,你过得不堪的时候也没有人会帮你一把。也有可能是爸爸的性格比较软弱,在家里得到的爱并没有我其他几个叔叔多,所以没人会帮。但是,别人家有需要帮忙,爸爸又会义不容辞帮助人家,妈妈一直说爸爸是个“蔫子”(傻子),被人家随意召唤,到需要别人帮助时一个也请不动。但爸爸总是憨憨的说,吃亏是福。以至于到我成人后,我都不知道,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妈妈自己在农村带着我和哥哥,自然是格外辛苦。如果亲戚妯娌再不帮忙,就是更加辛苦了。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暗暗告诉自己,长大一定要离开那块贫瘠的土地,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现在,妈妈也离开了那里,搬到了城里的生活,自然少了很多烦心事。现在的我,只希望她每天能够开心快乐,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