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杨照先生讲历史,说到学者们了解史料时,虽然有能力解读甲骨文的字形,但是却没有能力解读甲骨文所记载的那些活动到底是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大部分人在读甲骨文的时候,都习惯用后来中文指涉的内容去推想甲骨文记录的事情,就走向了歧途,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看了三遍,也感觉到杨照先生所说的,可能会存在两重缺失:
首先,是翻译的缺失。即使罗念生先生如此大家,但不同语言总是有很多不通达的部份。把中国的诗歌翻译成其他国语言,也是一样。
其次,是时代发展/历史沿革的缺失。当时的词义可能不是现在的词义。
以喜剧纲要阅读为例,
比如,注释35就说了,"扮相",有些学者认为原字是"剧景"。
但,最大的缺失,是我自己的"无知",那么多人不认识、那么多典故没听过、那么多剧没看过。《鸟》/《蛙》/《骑士》,这三部剧被多次提及,但我就是一无所知。
不过,总是可以从自身出发,来理解所读的内容。比如:
喜剧的发展,从纯粹搞笑,变成讽刺和世态喜剧后,就变得比悲剧更难拍摄和讲解。
"隐嘲者",为自己开心而开玩笑,我想到了幽默,想到了高级的防御机制,开自己的玩笑,也是一种卡塔西斯。所以,不要当个无知无觉的丑角,可以当个"隐嘲"的丑角。
"思想",使人物说出当时当地所可说、所宜说的话的能力。这不就是思辨力和影响力嘛!所以,有思想的人,是多么高的赞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