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陶谷 《清异录》
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异录》,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么麽、释族、仙宗、草、木、花、果、蔬、药、禽、兽、虫、鱼、肢体、作用、居室、衣服、粧饰、陈设、器具、文用、武器、酒浆、茗荈、馔羞、薰燎、丧葬、鬼、神、妖,共三十七门,每门若干条,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
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
书中记载隋代的《谢讽食经》、唐代韦巨源的《烧尾食单》,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两代宫廷与官府筵席唯一较为齐全的食单。其他如:果、菜、禽、兽、鱼等烹饪原料,有的写其营养价值,有的谈到烹调技法,都是研究烹饪技术发展的可贵资料。
宋代《本心斋蔬食谱》
作者署名是宋代陈达叟,因为室名本心斋,所以又称本心翁。全书记蔬食二十品类,均以蔬菜类名标目,如:菜羹、韭菜、山药、笋、藕、绿豆粉丝、水引蝴蝶面、水团、白米饭等。每类后面都附有赞语,赞语简括,均为十六字。还有“小引”说明其制法,或揭示其特点。如“水团”条,制法是“秫粉色糖,香汤浴之。”赞文为“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之沉水,清甘且香。”。
二十品:
一、啜菽(豆腐条切淡煮,蘸以五味);二、羹菜(凡畦蔬根叶花实皆可羹也);三、粉(粉米制成的米团、糍糕,加糖如饴);四、荐韭(早春的韭菜,一名钟乳草);五、贻来(来,小麦也,今水引蝴蝶面);六、玉延(山药也,炊熟,片切,渍以生蜜);七、琼珠(圆眼干荔也,擘开取实,煮以清泉);八、玉砖(炊饼方切,椒盐糁之);九、银齑(黄齑白水,指泡菜,椒姜和之);十、水团(秫粉包糖。秫粉,糯米粉,香汤之);十一、玉版(笋也,可羹可菹);十二、雪藕(莲根也,生熟皆可荐笾);十三、土酥(芦菔也,白萝卜,做玉糁羹);十四、炊栗(蒸栗子,蒸开蜜渍);十五、煨芋(煨香片切);十六、采杞(枸杞也,可饵可羹);十七、甘荠(荠菜也,东坡有食荠法,此物为幽人山居之福);十八、粉(绿豆粉也,铺姜为粉);十九、紫芝(荨也,木荨为良。荨:菌蕈也);二十、白粲(炊玉粒,沃以香汤。白粲,就是好大米焖成的饭)。陈达叟称,这二十品,不必求备,得四之一斯足矣。
南宋 林洪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等。
唐代杜甫有诗云:“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林洪撰著《山家清供》,即杜甫诗中的山家、野饭,意思是山居家庭待客用的清淡饮馔。
全书二卷,上卷列举饮馔47种,下卷列举饮馔57种。102节。另,附“茶供”、“新丰酒法”二节。
记述以素食为主,亦有少量的荤菜,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选料大部分为家蔬、野菜、花果、粮米,部也有取料于禽鸟、兽畜、鱼虾的。用料尽管平常,但由于烹饪方法奇妙,同样给人们以丰富的启发和借鉴。
书中有不少是用中草药加工制配的食疗饮馔。如:萝菔面这一条下称:“王医师承宣常捣萝菔汁搜面使饼,谓能去面毒。”而麦门冬煎,则是纯药物,其标目下称:“春秋采根去心,捣汁和蜜,以银器重汤煮熬,如饴为度,贮之磁器内,温酒化温服,滋益多益。”由此可见是用纯药物加工和蜜制成,并加温酒后服用的一种保健饮料。
作品在红有很多有趣的饮食内容如“酥琼叶”、“苍耳饭”、“地黄馎饦”、“蟹酿橙”、“拨霞供”、“槐叶淘”、“寒具”等。
此书对了解江南饮食风貌和南宋烹饪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南宋食用菌专著《菌谱》
中国最古老的食用菌专著。南宋陈仁玉撰。成书于宋淳祐乙巳(1245年),是陈仁玉年青时住在家乡仙居时写成的。
书中论述了浙江台州(今临海市)所产11种菇(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麦蕈、王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等)的产区、性味、形状、品级、生长及采摘时间。书后附有毒菌的解毒方法:“以苦茗、白矾匀新水咽之。”
《菌谱》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专著,也开创了我国菌类植物学的先河。此书被编入《四库全书》。
南宋时,台州的菌号称上等美味,《菌谱》就是对作者家乡所产食用菌的调查记述。现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墨海金壶、珠丛别录、仙居丛书等本。今据百川学海本整理。
陈仁玉是个有气节的人。
德佑元年(1275),谢太后下诏降元。陈仁玉时已告老归寓台州。与权知台州事王钰相议拒招,并招募义民筑城,死守台州。景炎元年(1276)二月城坡,王钰战死。陈仁玉退隐黄岩石圹山中。临终戒孙永不仕元。后移葬城郊南峰山桃花洞册。
--时与猫璞学习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