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在这寂静中,海三波突地窜出来,扑上前去,断喝道,“你这泼妇,快放了大皇子。”
众人谁也料不到他会突然冲上前。楚图南也是一惊,心念电转,登时明白了,这厮好毒的心计。他一出手,朴东青大怒之下,说不准一下扎死了大皇子。
也真难为他,才投靠七皇子没几天,竟这么一心一意为主子着想,想借此除去主子的劲敌。
但来不及多想,他合身扑上,拦向海三波。朴东青神色一敛,似已决绝,拉着大皇子一动,二人横在海三波与楚图南之间。
楚图南大惊,不知她是何意,硬生生将双掌收回。这几人一动,不过电光石火,旁人尚不明其意,几人便交错在一起。
朴东青轻轻将大皇子向楚图南方向一推,手中骨筷反向迅捷无伦地向海三波递去。海三波原拟一出手,朴东青多半会伤到大皇子,未料到朴东青有此一手。他仓猝之下,收掌不住,整个身子都撞上去。
朴东青恨当日官军平横海帮时他临阵叛降,害死数百弟兄,一根筷子贯注了十成劲力,直穿透他咽喉。海三波双掌也直击到朴东青身上。
楚图南见朴东青向海三波出招,顺手将大皇子一带一挡,轻声道,“殿下受惊!”
这四个字才出口,身边两条倩影同时跃起,一左一右扶住大皇子,连退数步,退入十全大阵中,却正是骆寒溪与赖盼儿二女。
海三波被朴东青一筷刺死,朴东青也被海三波双掌打得倒退数步。楚图南正对着她后背,忙抢上一步,伸手去扶。朴东青突地转过头来,冲着楚图南一笑。
楚图南见她嘴角沁出血来,神色凄然,登时心痛如刀。
朴东青声若蚊鸣,“图南,我把功劳送给你吧...”
她说着双掌齐出,向楚图南前胸袭来。楚图南听了她话,愣在当场,下意识伸手去架。二人手掌尚未相交,朴东青已向前扑倒,跌入楚图南怀中。海三波与她功力不相上下,这两掌已击断了她心脉。
楚图南强忍住泪,揽住她身子,只见她微黑面庞略绽出一丝笑意,轻声道,“人活在世上,真是苦啊...”一个“啊”字几不可闻。
楚图南心下大恸,但在众人面前,不敢表露出来,只得缓缓将她放下,借着放下之势,顺手为她理了理散乱的秀发。那秀发中似还有淡淡海风的味道。
众人还在发愣,东平王先喝道,“皇上万寿,竟有人搅闹,太不象话!羽林卫、九门巡守营干什么用的!来人,将这两名刺客尸首拖下去!”
他这一声喝,人群中登时悉悉索索声音响起。东平王此话堂堂正正,但无疑顺势打击了刚接任九门巡守营的王菖与其背后的秦云瀚。
楚图南呆在那里,看着一众人等拥过来收拾场面,李心策、朴东青与海三波的尸身都被拖走了。他心下空空的,不知所以,只感到有人拉了他小臂一下。
他回头看去,见是裴百变。裴百变在此主持十全大阵,深知楚图南与朴东青瓜葛,见他愣在当地,怕他失态,不由将他拉到一边。
楚图南毕竟是大将之材,平复了一下心神,想想前后之事,一件件串起。朴东青自虾岛一破,只怕便存了报仇一念,但为人不够刚强,今日又见自己在场,最终是舍了命在此。
旁人不明所以者,都见楚图南出手救了大皇子,朴东青又死在他身旁。这确是一件功劳了。李心策现身在旁人看来不免鲁莽,没由来地将自己送死在园中,但楚图南既知道他藏在东平王府中,心中却有八成明了。
东平王好深的心机与谋略!
才不过短短一晚,他现十全大阵,多半出计换寿石打击了四皇子威风,又借李心策一闹弄得七皇子与护天侯颜面扫地,真是一举数得。他看似不动声色,才是真正的高手。
大皇子虽一时失势,但有东平王这样的厉害角色相助,又有长子之份,实是一点不输于四皇子与左相赵冷,或是七皇子与护天侯秦云瀚。
园中数千人聚集,一时间鸦雀无声。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楚图听到一个声音远远传出。是传诏的卫公公!
第一道诏书竟是同时册封骆寒溪与赖盼儿二女为大皇子侧妃。这虽意料之外,但以今晚情势观之,二女确是不分高下。二人一样容貌出众,才具过人,又都有武功在身,最终关头一同出手护住大皇子。
这两个女子虽不过十几岁,看来竟都是了得的角色!皇上允了点她二人为侧妃,是对大皇子多所看顾呢?还是要这两个女子在他身边相争分神呢?
楚图南从军多年,多在外拼杀,少在京城。如今卷入朝局争斗,深感此中漩涡远过于战场上斗智斗力。他一颗心上上下下,手中沁出汗来。
过了片刻,卫公公念诏书的声音又响起。前面虚文饰语念了半天,后面才渐入正题。他支着耳朵细听,终于那卫公公念道,“二皇子人品贵重…”
他脑子中轰地一声。怎么会是二皇子?千算万算,也不会算到是二皇子。虽说那日皇上去北苑围场打猎让二皇子理政,但百官皆认为不过是刚废了太子的权宜之计。大皇子不提,四、七两位皇子或英武过人,或精明强干,而二皇子一向只问诗书,结交风流名士,不理朝政,皇上怎么在他万寿节上宣诏让二皇子监国?
如此郑重其事,与立他为太子不过一步之遥了!怎么会这样?皇上到底怎么想的?难道会是二皇子方才献的诗词集起了作用?
诏书念完,场中寂然一片。不唯楚图南,每个人都惊呆了。有的人以为,今日皇上会立太子,但没人想到会立二皇子为监国!
方才剑拔弩张的气氛一下子如被冰雪冻住。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人山呼万岁,跪拜下去。
楚图南也随着跪下去,只听身旁东平王轻声吐了一句,“高明!”(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