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跟孩子们分析了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它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股力量的有机融合。我怕孩子们听不懂,就让小菡来到讲台,用她的长辫子做了说明。我把小菡的头发平均分成了三股,分别代表教师、学生、家长,当这三股力量紧密聚拢在一起的时候,这个辫子变得紧密有致,好看极了。当只有一股力量,其他两股松松垮垮的时候,这个辫子根本就不成形,勉强合在一起,也很快容易散掉。学习也是如此的道理。
特别有的家长平常跟不上对孩子的监督,考前过于焦虑,真得没有必要,你根本就没有给孩子独立行走的能力,硬把孩子推出去,当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啦!我也跟孩子们说,期末考试是对自己这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检测,固然重要,当你取到满意的成绩,那是对你努力学习的一个汇报;万一不理想,也与你平常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不排除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失误。当家长真正陪完孩子经历过高考,才会明白赋予孩子一个强大的内心,是多么重要。
有专家在讲家庭教育的时候,提出了三段论:家长看孩子的发展,短期看成绩,中期看兴趣,长期看格局。现在大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以“成绩”为指挥棒,全家人都围绕着“成绩”团团转。然后,你就会发现,家长特别关心考试的标准,如果有消息说,要改革考试标准了,某某加大写作的分值了,他就马上会让孩子赶紧补上写作的课程,某某学科要加大听力的分值了,他就会让孩子赶紧去训练听力……而只要是考试不考的题目,甚至是科目,坚决不能占用孩子的时间。久而久之,孩子的评价体系,就变成了“唯分数论”。有朋友就说,中国的教育是考核让孩子知道太多已知的知识,国外是考核孩子发现了哪些未知的知识,所以诺贝尔奖得主往往集中在国外。
我敢断定,今天孩子把期末试卷拿回家,肯定家长们会几多欢喜几多忧。因为孩子目前的状况也是,每次发下试卷,最关注的是自己考了多少分,而且孩子之间还会互相比较,我比你考得高,我就得意;我比你考得少,就耷拉脑袋沮丧,老师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根本做不到用心倾听,下次还是照犯不误。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检测自己这一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我们到底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不要紧紧盯着孩子每天的作业和每次考试的成绩;关心下孩子真正的兴趣,了解孩子的天赋所在;最终帮助孩子找到他人生的价值所在,让他的生命从此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中学,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一部分孩子犹如加满油的小跑车,动力十足;也有部分孩子没有了目标和方向,整天处于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状态,那是因为他的心中学习的热情一点点消失殆尽,成了一片荒漠。
寒假快乐而充实,学习、玩耍、提升三不误。希望寒假归来,孩子们更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做我所做,想我所想,只为孩子未来奠基,如何才能走得踏实、坚定。前不久,一位妈妈的心声再次感动了我:
我真是特别崇拜您,谢谢您所有的付出,辛苦了[玫瑰]真的改变了我们,觉得生活又有了新的意义,真的我现在特别好学上学时这么努力就好了。
感谢相遇,感恩相知,未来无期!新学期再聚首,并肩前行!
人手一张奖状,只为博得此刻的欢颜,但是老师更想让你们明了,奖状背后的那一番谆谆教导,因为奖状的短期效应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内心的那份丰盈才是最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