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了一篇关于人生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悲伤的文章,在回一条读者的评论时,我说走出悲伤,不是要遗忘那些生命中出现的重要的人,因为我们忘不了,很多时候也不能够轻易地就忘记他们。
但我今天特别想要说说遗忘。
我知道遗忘有时候真的很难,特别是当我们竭力想忘记一个人,想忘记一件事的时候,这时候往往会被吸引力法则主导,而记得更清晰,甚至是念念不忘。
你知道新闻学里有个权利叫做“被遗忘权”,指的是允许用户从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删除自己的名字或者相关历史事件,即所谓“被删除的权利”。
因为走在漫漫人生路的我们,特别是网络世界里无处不在的人际交往,使得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或许都有些想要被遗忘的时光,或应当被别人遗忘的那些尴尬的,痛苦的时刻,所以被遗忘权也理应能够被尊重。
我是个其实有点偏内向的人,从小就可能对于陌生的环境有些抵抗的情绪,在很多时刻,我都祈祷拥有隐身的超能力,希望所有人都不要感觉到我这个人的存在,甚至能够遗忘掉我的存在最好。
当然,结果可能是不大如意的。根据在我身上屡试不爽的墨菲定律,当我每次极力想要被遗忘,被消失在人群中的时候,往往反而莫名其妙地会成为“焦点”。
但关于遗忘,在某某些方面我做的还是蛮成功的。
*01.遗忘有时候是为了学到最重要的内容
例如,我很容易因为记住新知识而忘记旧知识,仿佛在大脑的硬盘里擦除和写入一样。这使得我长于刷新式的学习,也长于改掉旧习惯。
我也很容易就忘记那些没什么知识含量的信息,当然,对于刻板的应试教育而言,尤其当我还是个文科生,这就绝对算不上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我的过去的几乎每一次都没考好的成绩,都可以为我正名。
记得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时,主人公兰彻因为在上工程课大笑,被要求解释“机器”一词的定义,他的回答是“能省力的东西就叫做机器”。而在被要求更加详细地解释时,他就举了很多例子,其中包括电话,计算器都是机械装置!从钢笔头到裤子拉链,也都是机械装置。
然而结果却是被老师狠狠地讽刺了一番。
而当查图尔把书上关于机械装置的定义一字不落的背下来时,却被表扬说的太棒了。
尽管兰彻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教授却对二者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不过接下来马上兰彻就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学以致用和死记硬背的本质区别。
我也真的赞同他的做法,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
*02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得该记得的
我承认遗忘一些细枝末节,自然也要付出代价,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工作中。
然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看完一本厚厚的书,我能把它的观点简化成摘要,轻松自在地理解出关于它的极简风格的思想体系。
在希腊语中,“真理”一词是由遗忘女神Lethe的名字加上否定前缀构成的。可见在古希腊人看来,真理与不忘有关。但是,真理真的是什么都不忘记吗?显然不是,真理是忘记该忘记的,然后才能记住该记住的。犹如在河中撒网捕鱼,起网时,漏掉的是水,留在网中的,才是鱼。
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记得经历的一切,其病态程度基本等同于完全失忆。”
既然我们没有能力记住一切,那就尽可能忘记该忘记的吧。
*03.遗忘有效地带领我们走出消极情绪
我意识到:遗忘使我记住;同时,我还意识到:遗忘之力,使我在面对情绪的困扰时,能应对自如。
我有一个优点就是,对于不愉快的事情,很容易忘怀。不管这不愉快是来自他人,还是来自自己,都会被尽快忘记。要么是,前一天还和人争论的面红耳赤,第二天却忘的干干净净,和对方开起玩笑时,对方反而会尴尬不已。又或者是,前一天还深受打击,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万念俱灰,第二天却又精神抖擞,满血复活了。
医学上有个病理现象叫做“选择性失忆”:患者对极伤心的事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问他,他会极力否认曾有过这件伤心事。通过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之后,此种遗忘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我也疑心自己这种“遗忘天分”,是不是一种器质性损害的病症。后来,再三观察,我还是觉得应该积极评价它为:心理上的健康保护机制。
一个人对消极情绪要有擦除能力,这样积极因素才能重新占据上风。犹如,电脑重启时,总要清除那些不必要的缓存、修复一些程序上的障碍,如此才能继续健康运行。
*04.遗忘失败和骄傲,让我们走的更远
我所说的消极情绪,有时不完全是痛苦和打击,也有可能是不必要的骄傲。
比如某些荣誉。而在一些国外知名的高校里,那些看起来极其普通的老爷爷老奶奶,有可能会是某些领域的顶尖人物甚至是诺奖得主。
其实,我们仔细看,那些所谓荣誉和成绩,在人的发展中,原本也有消极的困扰之力:你总是呆在那些危险的满足里,会不会丧失必要的进取心呢?
想想乔布斯的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像他那样的成功人士,还有什么饥饿?还会怎样愚蠢?无非是,他想忘记自己的一切满足和荣耀,以便走得更远罢了。
一个记得过去所有失败和荣誉的人,很难坚定果决地积极向前。如果说,失败回忆带来的惨痛教训,会让人踟蹰不前,那么,成功光环的心也负累,也会让人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泞。
所以,欲求进取,先学忘记。
*05.遗忘那些疼痛伤害,我们会更加快乐知足
根据大脑神经系统专家研究,人类通常来讲不会拥有两岁以前的记忆。原因是:这一区域新生神经元不断累加造成了原有信息被清除,使得记忆被“抹去”了。新生神经元使人丧失早期记忆,却有助于获取新知识,让人的大脑更加“聪明”。
阿拉伯流传一则故事: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途中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俯身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两人继续前行,走到一片绿洲,便停下来饮水和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之后,他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他的解释是:当我们被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抹去它;相反,当被人帮助时,我们要把记忆刻在心底。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26岁的Holly Butcher的一封“死前的信” ,她是个漂亮的女孩子,有家人,有爱她的人,有一只狗。她的人生原本才正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2018年1月3号,写下绝笔信,第二天,她死于癌症。
关于这封写给所有活着的人的一封信,我记得一段话,仅作分享
“你今天可能堵在路上,或者你的小孩吵得你一夜没睡,也许理发师把你的头发剪太短了,你新做的指甲又裂了;你胸太小,或者你屁股上有橘皮,你肚子上的肉又多了。
别管那些破事儿了。我发誓,当你要离开的时候,你不会想起这些事情的。当你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它们太不重要了。我看着我的身体在我眼前渐渐废掉,我却什么也不能做。现在我只希望能再和家人一起过一次生日,或一次圣诞节,或者再多一天和我的爱人与狗在一起。”
我听懂了她的对这世界的美好的不舍,和对不足挂齿之事的遗忘。
你知道吗?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遗忘的,虽然每一段人生都值得回忆。
学会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记住,是为了走的更远,活得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