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见家里堆了一堆废纸壳,便找人来收。
不一会儿,来了一对老夫妻,大概都六十多岁,男的戴一幅眼镜,看起来像个老教师,女的看起来稍显年轻一点,穿一件红马卦。
老头老太一边忙活,我一边和他们聊天:“现在这个纸壳多少钱一斤?”
老头说:“三毛。”
老太一边用脚踩着纸壳,接着说:“现在卖不起价钱啊!”
我问:“你们收过去能卖多少?”
老头哈哈一笑:“我们收过去也只能卖五毛,年前我们收都要六毛,拿到废品回收站能卖一元,现在不行。”
老头老太把废纸板一称,大概20斤,给了我6元钱,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陷入沉思。
这肯定是受疫情的影响了,经济持续低迷,正所谓“管窥一豹,便知全身”,一片废纸也能知天下大势。
由于疫情影响,物资的流动放缓,生产的速度也就放慢,自然导致废品回收的速度慢,因为需求就不足,所以废品的价格也自然起不来。
我又想起前几天去加油站加油。
到加油站我直接叫加300元,结果才加到270元,我的油箱就满了,定睛一看,95#的油也只要5.91元一升,这个价钱可能是我有车以来最低的一个价格,我是该庆幸油价便宜呢,还是该感叹现在的出行成本降低了呢?
之前看过一个评论,说是油价的高低预示着经济的走向,那么目前这个价格是不是也很明显地说明一些问题呢。
油价的降低说明需求不足,而供给增加或者富余,生产物质的流动同样放缓,经济明显不景气。
但近一年来,却是有很多东西价格高涨,大家感触最深的就是猪肉,最贵的时候,猪肉都涨到牛肉一样的价格,大家直呼吃不起,从以前的天天吃到现在的偶尔打打牙祭。
疫情期间各种生活物质更是贵得要死,各类蔬菜基本上都要7、8元一斤,国家虽然出了政策稳定物价,但是很多还是拗不过经济规律,供给和需求始终是物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明显增高。
一些东西价格奇低,一些东西价格奇高,市场经济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我们根本看不懂,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更容易感受地是自己身边的真实,米贵了还是便宜了,菜贵了还是便宜了。
钱似乎越来越不值钱,钱也越来越难挣,疫情让本来已经低迷的经济雪上加霜,这些看似曾经离我们很远的问题,突然之间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一件小事都饱含着真理,每一件小事背后都有其必然。
而作为一个平头老百姓能做什么呢?叫苦、顺应、后悔、重新选择、努力……可能更多的是只能选择接受,然后默默地去承受所谓市场经济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