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权力是掌控感的延伸。没有人不想掌控自己,如果有机会,大多数人也愿意左右别人的命运。别人的不确定性确定地落在你手里,似判官那样高高在上沾沾自喜,又像杠杆那头的阿基米德,随性按下指尖,举重若轻间翘起他人的浮沉兴衰。怎么可能不上瘾呢?
2.帝王术是权力演化的极致,简言之,帝王的奖赏不会分明,而恩威必须莫测。把权力放进黑箱,它才能射出最毒辣刺目的光芒。明君们对此尤为纯熟,底下的人猜不透,越猜不透他就越有掌控力。遇到明君,臣子们只好紧张地拂去额头的冷汗,不知今天的生死荣辱,好歹心中骂一句,“伴君如伴虎”。昏君们可没这个待遇,或残暴或好色,或懦弱或轻佻,一两个词就概括得明明白白,哪还有权力的位置。
3.这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横扫人族之后,权力的面纱被撕扯伸张到了极限,透过若隐若现的薄纱孔径,更多的人看到了以往权力的不堪与丑陋。世界各地,民众大惊。这方面,影视作品走得最快最远,冷酷实际的《纸牌屋》和《权力的游戏》碾过温情脉脉的《成长的烦恼》和《老友记》,树立起21世纪的新艺术标杆。艺术不一定来源于生活,一定低于生活,但艺术却能散射出生活的一角。连一向最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国人民也受不了黑箱的无限膨胀,居然使出一招以毒攻毒,捏着鼻子祭出了特朗普。
4.时代风潮正努力吹走一切乌云,让阳光穿透黑箱。但权力的本质正在其不可琢磨。能完全放在阳光下的已经不能称之为权力,顶多是章程和程序。于是连环悖论形成:①不能没有权力。不然每个人都随风摇摆,社会失序,随后渴望秩序的情绪触底反弹,最终造就更大的权力②不存在本质上透明的权力。越透明就越逼近权力本身的底线,权力步步退让,但终归要在生死线上抗争。而此时,如果对手再进一步,权力只能去死,就又回到了①,是双输。眼下就有案例:移动支付和比特币们高举“去中心化”的战旗,节节胜利,各国央行顺势而败,丢盔卸甲。但很难想象它们最终会垮。涉及因素太多:权力的巨大惯性,民众对它的暗暗依恋,技术,时机,人心的走向……答案太多的时候,等于还没有答案。
5. 权力是掌控感的延伸。一切都取决于延伸的程度。坏消息是权力天然想长大,稍有空隙就立马枝繁叶盛;好消息是普通民众意识觉醒,盯得越来越紧,权力稍有过界,立刻有人喊打。一进一退,一张一弛,博弈还在继续,可能正酝酿出新的平衡点。罗素说,“我不敢让别人为了我的理念去死,因为我的理念可能是错的。”权力就缺这份审慎,不知道Google们能不能给它打上这枚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