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第二章:唐太宗之玄武门之变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唐王朝是在血雨腥风中建立起来的。
易中天:对,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关系越来越势同水火。
艺凡:原因是啥呢?
易中天:从太原首义到统一中华,李世民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可以说,大唐的天下至少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然而按照宗法制度,储君却只能是李建成。
艺凡:这很多人是不是就不服了?
易中天:嗯,就连李建成自己都忐忑不安。好在,有李元吉支持自己。
艺凡:这都没有用,要看李渊的态度了。
易中天:李渊态度暧昧。但李世民并不韬光养晦,反倒十分张扬。武德四年六月,打了胜仗的他甚至高调举行了入城式。李世民自己身着黄金盔甲骑马走在前面,李元吉等二十五名将领紧随其后。
艺凡:好大的排场!如此耀武扬威,给谁看呢?
易中天:李建成心知肚明,李渊更是眼睛雪亮。奇怪的是,他却突发奇想,提出让李世民带领自己的人马驻扎洛阳,并使用天子的旗号统治今天陕西省以东的所有地区。
艺凡:东西两都,天下一家。李渊为什么要出此昏招?
易中天:现在就分你一半江山,你要不要?如果要,那就是有野心。结果,李世民的心思被李渊看破。于是,当李元吉又来怂恿父皇杀掉李世民时,李渊的回答竟是:那个人功高盖世,杀他有什么名目?
艺凡:李渊也有杀心。
易中天:知道了这些背景,就不难理解六月三日发生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这一天太白金星滑过了天空。有关部门立即向李渊密报:天象显示,秦王当有天下。于是李渊召李世民进宫,向他出示报告。
艺凡:有关部门的密报,为什么要拿给李世民看?要知道,当有天下,可以是现在,也可以是将来。是将来就该立他为储,是现在就得当机立断,李渊对这个密报到底作何理解?但无论哪种,都用不着给李世民看。
易中天:李渊的做法不可思议,李世民的奏对也答非所问。他的回答竟是: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
艺凡: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跟太白金星滑过天空又有什么关系?
易中天:逻辑不通,但让李渊方寸大乱。恼羞成怒的皇帝只好放过天象,先解决后宫问题。他宣布:明天开会,当面对质。消息立即就传到了建成和元吉那里。但是他们不怕,因为李世民根本就无法举证。欺君之罪,必死无疑。就连李渊,说不定也是这么想的。可惜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李世民根本就没打算对质。
艺凡:那他的打算是什么呢?
易中天:杀李建成,第二天早晨,李建成和李元吉坦然进宫,一直走到玄武门外才感觉不对。他俩立即掉转马头准备逃回东宫,却发现自己走投无路,李世民的悍将已将他们团团围定。情急之下,李元吉决定先发制人。他拿起弓箭,准备擒贼先擒王,却哆哆嗦嗦拉不开弓。相反,李世民的表现要沉稳得多。他不慌不忙叫住掉头就走的大哥,不知道跟李建成说了些什么,然后就一箭射穿了他的喉咙。接着,李世民的爱将尉迟敬德也射杀了李元吉,还把元吉和建成的脑袋都砍了下来。于是,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去见皇帝。
艺凡:皇帝的反应是啥呢?
易中天:皇帝陛下此刻正在游船上,身边是几位重臣。也许,他们是想在上朝之前统一思想。他的第一反应是出事了,因此开口就问:外面是谁作乱?
尉迟敬德答: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正在平定。
李渊又问:你来干什么?
尉迟敬德答:保卫陛下。
李渊便问宰相裴寂:事到如今,你看怎么办?
裴寂没有说话。
另外两位却异口同声: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若能立为太子付以国务,则陛下如释重负,苍生欢欣鼓舞。
李渊说:这正是我早想做的。
艺凡:是这样吗?
易中天:天知道。可以肯定的是,尉迟敬德戎装持械擅自闯宫,已经触犯刑律。
艺凡: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就一贯识时务。
易中天:他马上按照尉迟敬德的要求手书敕令,将一切指挥权都交给李世民。直到这时,李世民才应召入宫。父子相见恍如隔世。秦王扑到皇帝怀中,亲吻着父亲的乳头泣不成声,李渊也老泪纵横抚摸着孝顺的好儿子,双方都心领神会的交易则在抱头痛哭时暗中达成:做皇帝的父亲将交出最高权力,接班的儿子则保证他安享晚年。
艺凡:现在,杨隋变成了李唐,高祖换成了太宗,一切都那么具有戏剧性,又那么顺理成章。
易中天:还那么让人疑惑。其中教训,又在哪里?且听下回分解,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