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以留痕多少、上报材料多少来评判工作好坏。”近期,有媒体报道,运用考核检查指标应对基层工作,出现数据达标、治理失效的现象,甚至陷入“指标越多、实效越差”的怪圈,因此要从根上减轻基层负担并非一日之功,要以制度为本,统筹协调,划定权责,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坚持制度为纲,治本清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中明确:要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切实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强调要不搞“繁琐哲学”。这是党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防止基层减负工作的反复,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是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根本遵循。《若干规定》不仅从制度上铲除加重基层负担问题滋生的土壤,还针对性推出实招、硬招。如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明确基层工作由谁干、怎么干,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让基层干部从繁杂检查考核中得以解放,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勇担当敢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各项工作落地实施提供重要保证,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
加强统筹规范,化繁为简。有些上级部门其实也知道基层以形式主义应付了事,却仍旧选择当“甩手掌柜”,如同“下饺子”下放考核任务。还有的报备工作不重视,报备不及时甚至不报备,只求自身方便,一层又一层、一茬接一茬的督查检查考核,使基层忙于应付接待,基层干部出现反感抵触情绪,影响落实效果和治理效能。反观类似现象产生,问题在于上级缺乏统筹管理,沟通不畅,缺乏约束,“任性而为”,因此在工作前上级要换位思考,真实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控制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次数,强化统筹协调,同类事项可以合并进行,对于涉及多部门可开展联合检查,加强部门之间沟通,确保考核管理落到实处,避免出现随意开展、多头考核、重复督查、扎堆现象,同时要加强约束,发挥约谈+提醒的作用,坚持典型问题曝光,让监督考核检查重回“轨道”。
理清责权边界,理顺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上级政府推行各种政策都得通过基层传达,基层是落实贯彻党中央决策的最后一公里。要“立足实际健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确保责权一致、责能一致”,才能更好激励基层干部放开束缚手脚,安心干事创业。穿好“千条线”的前提是要推动健全基层权责清单,本应由上级部门承担的事项必须收回,不应由基层单位承担的事项坚决拦住。要改进考核方式,既考核重点工作推动成效,也深入一线,倾听民意,推动简单考“台账”、走过场查“盆景”向重点考“长效”、真调研看“民绩”转变,全心全意为基层减真负。握紧“一根针”,要树立鲜明问题导向,确保上级赋权落地实施,让基层有责有权、责权匹配,发挥贴近群众优势,协同配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减轻基层负担,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