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按照导读指引读了P64-88页,“心智成熟的旅程”的第二部分“爱”,主要内容包括:爱的定义、坠入情网、浪漫爱情的神话、再谈自己界限、依赖性。
爱的定义: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与非爱的区别:别
首先,爱与非爱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的目标是否一致。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第四,爱需要付出努力。
最后,爱是一种意愿。
读这一段的时候,我脑中浮现的是我的婆婆和她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大伯。我婆婆非常爱我的大伯,以至于想一直要把我大伯当婴儿一样来爱,饿了给饭,冷了帮他加衣。所以大伯结婚之后,婆婆亦是用这样的要求来要求嫂子,要求嫂子也如同他一样对待大伯。后来大伯离婚了,婆婆亦要求我们所有的人都要照顾大伯,包括两个过得辛苦的姐姐、我老公,都要把大伯的需求放在第一。我想这就是非爱,也是控制的一种。大伯40多岁的人了,精神上排斥婆婆对他的一切控制,生活上又离不开婆婆的照顾。一个70多岁的老人照顾着自己40多岁的儿子,相爱相杀,令人唏嘘不已。
坠入情网,通常会产生与性有关的欲望,也就是性吸引。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睡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
从心理学上的“自我界限”发展来了解,从最早婴儿以自我为中心或母婴一体到开始发现自己和世界并不是一回事,我开始会认识自己是谁,开始拒绝别人而拥有自我了,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会持续到青春期及至成年以后。
小南瓜现在2岁了,正处于“可怕的2岁”这️个阶段,她开始有力量、好奇的探索这个世界,又非常依赖父母,她处于想离开又依赖的一个矛盾的特殊时期,我们全家达成一个共识:穿尿不湿的都是惹不起的。我们全家达成共识,陪伴妹妹,确认妹妹的感受,至于是否要出手协助妹妹,看妹妹的意愿。所以在我们家,经常是5岁的姐姐聆听妹妹的感受。“可怕的2岁”并不可怕,如果父母不学习,那样比较可怕。
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的崩溃。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
对爱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我们习惯在关系中看见自己,用别人来界定自己,仿佛离开了别人,结束了关系就无法展现自己,所以忙不迭地从一段感情辗转到另一段感情。而这所有的一切从和童年时期铁三角的关系有关。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表达爱的方式与行动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言传身教是如此重要,为人父母真的是一件值得一辈子学习与重视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