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根据指引阅读了P50-61,主要内容包括:1、保持平衡;2、抑郁的价值;3、放弃与新生。
保持平衡这一章节读完内心蹦出来一句话:有限制的自由。拿我们大脑发展来说,我们总是先发展情绪脑,理智脑大概要到20岁之后才逐步完善。所以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用“情绪语言”跟孩子沟通时,总是能一秒联结;在情绪和理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我们会迎来有挑战的青春期,冲突之多之大;之后渐渐达到情绪和理智的平衡。所以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如果我们过于沉迷在自我的感觉中,我们容易破坏平衡。比如书中笔者想持续享受风驰电掣的感觉时,自行车的平衡被破坏了,于是摔倒。笔者在意自己想赢的感受而忽略女儿感受时,平衡依然被打破了。前者是持续沉迷自我感觉之中,后者除了沉迷自己的感受中,还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并且我觉得还忽略了情境,所以结果很不理想。保持平衡放在我们个人身上,便是身、心、灵的平衡;放在芸芸众生中,除了和谐相处之外还有敬畏。
抑郁的价值这一章带给我的感受是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我们习惯当婴儿,因为不需要任何回应别人便能把我们照顾,但是如果我放弃这一点,我要重新学习独立,这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人生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我们要习惯让自轻装上阵,我们需要去丢弃那些不合时宜的需求、观念和习惯,放弃这些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
放弃与新生中让我看到很多痛苦的来源于“我执”,这或许和伟大的宗教有很多共通之处。在我们面对配偶、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能更多的放下“我执”,允许每一个家人都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时,他们轻松,我亦自在。
成长总是伴随着阵痛,如同我们脱离母体,获得新生一样,痛是一种感受,痛苦过后的新生必然是喜悦。
我今天还在想昨晚上凯珊老师的导读引领中的话语,打卡到第三天了,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回顾一下自己的报名过程,犹豫再三,有一种声音告诉我:别把自己逼太狠了,放过自己吧,还有两娃呢……同时又有另一声音说:没有什么比自我成长更重要了,我带过线下读书会,如果这次又能增加线上读书会的感受和经验,之后对我的线下读书会一定有促进。加入群后,认真对待的共读一本书的打卡,也受到了同伴们影响,大家都好认真,我亦不敢懈怠。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