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怀?最近被一部电视剧吸睛了。剧名为山海情。对剧情未做词句的推敲,但却着实让我对情怀有了不同层面的认知。
我看到白老师对同学的孜孜不倦,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小学老师,我们那个年代,父母为了活着奔波,对于子女的教育确实不比现在。那个时候我貌似就是留守儿童,真的是老师为我撑起了一片晴天。吃饭是在老师宿舍,记得那个时候我不爱吃葱,就偷偷的把葱扔到老师的饭桌底下,那个简陋的饭桌集中了老师办公,吃饭的全部。我自以为聪明不会被发现,现在想想,一旦老师打扫的时候便可看到,但老师却从未说过我。后来,除了老师的宿舍,我开始混迹于老师的姐姐家。除了吃饭,学会做事也是从那里开始的。儿时的人单纯又不吝啬于言语的喜欢,内心的小欢喜乐于分享,互相之间,虽然都是物质上的捉襟见肘,但永远愿意给你一口我的好吃的。爱你是真的,打你也是真的。我是和曾经的闺蜜有过书信往来的。信件的情感是手机不能代替的,一周一封,成了我们对彼此最深的牵挂。18岁的生日是他们给的惊喜,好与不好都是有他们在身边的。不经社会洗礼,有老师,父母,亲人,朋友庇护的人生,单纯而美好。我们这辈人喜欢群居,喜欢帮派,喜欢正义,喜欢疾恶如仇,喜欢义愤填膺。喜欢着一切我们认为可以仗义走天涯的人生,这是不是一种情怀,我也不知道。看着剧情的走向,我冥冥中也排斥着从方言到普通话的变迁。曾经老家来一个会讲普通话的小孩儿,我就觉得这个小孩儿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至今也说不出来。谁让我和他玩,我就格外的呵护,现在想想,好像那时候的自己也挺可爱的。
一个友人说,有一次,他和他的父亲走在路上,有人问路,他随手指了个方向,他父亲说到,城里问个路都不方便。想想也是,城市里的人真的多少有些……在老家,我吃饭可以端着家里的碗去隔壁吃,家门大开,谁不是路过要寒暄几句。而今我们和邻居连偶尔的碰面也不过是点头之间。人情似乎成了一种衡量帮扶价值的筹码,以前做的那些乐善好施的小事会被我谓之,善良,扪心自问,我对善良是不是有了一层浅薄的解释?
说到搬迁,人对故乡的情怀不是只言片语说的清的,其实人挪活的道理谁都懂,可是又怎能再觅他处去安放从今儿起那前半生的记忆?而今就连我也总觉得曾经的种种欢颜,均是故土的相伴,哪怕冬天很冷,哪怕生活很艰苦,也依然向往着回家的路。可是我们似乎更应该向前看,学着像以前的自己,不吝惜对任何人,任何事的喜欢,真诚地接纳和赞美。心怀赤诚,让自己有底气的站在阳光下。不知道说什么了,今天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