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论是刷抖音还是看视频,都能看到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双师课堂”,这个话题的下面,引发诸多讨论。
有人觉得它是教育课程的创新之举,会给教育带来新景象,对落实立德树人有很大帮助。双师课堂,还可以是不同学科的两位老师,这样能把更多好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教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跨学科学习。但也有人反对,说这就是个花架子,表面热闹,实际没什么用,是形式主义。还有更好玩的评论,说上一次见两个人一块站在台上还是看“相声”和唱“二人转”。
我也想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双师课堂本意是好的,想让学生发展得更好,但是我更认为,教育应该实实在在,太注重形式可能就忘了教育本来的目的。
早在几千年,韩愈就在《师说》定义了教师的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主要工作不应该像演员那样表演,而是要真正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管理和教学能力。要让自己的课堂有“学科味”,拿语文来说,一个语文老师不应该是在台上蹦蹦跳跳,而是要遵循“语言本位”,让自己的课堂一开口就是在对学生熏陶,自身的素养就会影响学生,用专业知识和个人魅力教导学生,而不是靠新奇的东西吸引眼球。
教育一直在发展变化,“双师课堂”包括“历史老师变装跳新疆舞”“语文老师京剧变脸”都是一种新尝试。我们要尝试新东西,也要记住教育的本质,找到好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学到知识,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让教育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