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过往 不畏将来 把握当下
【阅读时间】20240325
【阅读教师】23G0858田俊萍
【阅读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阅读内容】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170
舞动人生/ 172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175
【金句摘录】
1. 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2.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3.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4.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驱动性问题:
1.哲人所理解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你如何看待?
2.哲人认为什么是“潜在性的人生”,什么是“现实性的人生”?你如何理解?
3.阿德勒所说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什么?你认同吗?为什么?
【阅读心得】
今天的共读内容比较熟悉,因为自己进行了朗读录制。又尤其喜欢,喜欢那种“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把握当下”的感觉与信念。
大家一致认为:参加读书社群的共读活动,如果是为了完成一本书而去参加这个活动,边做家务边听或者边洗衣服边听,没有积极去思考参与进来,这就是一种为了读完一本书而参加活动,这是一种潜在性的行为。很惭愧地说一句,其实这是我常见的参与状态。而现实性的活动就是非常注重这个过程,每天的早晚自习都积极的参与,重视整个过程,全身心沉浸其中,这就真正活在了读书的过程中,而这种体验与目的性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现实性人生观更注重过程,更有体验感,更有幸福感。
话题开头的青年,认为哲人否定了人生的计划性,也否定了努力,并且以小提琴手经过努力,进入梦寐以求的乐团,和律师通过司法考试最终成为律师来举例。而哲人却说,这不是活在“在路上”的人生之中,而是时常活在“此时此刻”。
面对青年的疑惑,哲人又在这样引导: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举例子,就比如小提琴手、律师、作家分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以跳舞为例指出并不存在目的地。在此这人提出了两个概念“潜在性人生”和“现实性人生”,
潜在性人生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尽可能高效且快速,并举例优先选坐直达车。可以说是一种目标一种结果。
现实性人生是一种“当下做当下即完成”的运动。 也就是“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是一种过程体验。哲人用旅行来举例子区别二者,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就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即是没能达到你想要去的那个景点,也依旧是旅行,这就是现实性人生。老公与我的旅行观就是典型的二者各一。再比如放风筝、学生学习也不是非得奔着100分这个结果与目标,作为教育者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
哲人又以登山为例,解释了现实性和潜在性。登山的目的是登上山顶,那就是潜在性的行为登山的目的不是登上顶,而是登山这个本身,我们享受这个过程,那就是现实性的活动。最终有没有登上山顶没关系。这几日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我们不要忙着赶路,一定要记得沿途赏景”。
忠心希望我们每一位书友都可以舞动好好自己的现实性人生,做一名享受登山过程的登山人。
【阅读困惑】
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这一句理解困难。
谜团消失:
本来存在困惑,后来多亏刘凤娟老师的分享,让我拨开了迷雾。
她从四点进行分析的,未来的不确定性、计划的局限性、…… 我们应该灵活接受人生一切的不完美与应对人生一切的不确定性。
刘老师的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总是那么的认真,让人钦佩。就像那次她作为优秀书友进行分享,张天运老师点评刘老师用了几个这样的词:坚持、坚定、坚韧、坚强、坚守,真是再精准不过了! 有幸认识她,能跟着她打卡点评更荣幸,最荣幸的是我俩居然分到一个小组,与其说我作为组长带动她,倒不如说是刘老师一直在推动着我。 刘老师值得大家学习!
【阅读时间】20240325
【阅读教师】23G0858田俊萍
【阅读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阅读内容】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170
舞动人生/ 172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175
【金句摘录】
1. 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2.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3.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
4.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驱动性问题:
1.哲人所理解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你如何看待?
2.哲人认为什么是“潜在性的人生”,什么是“现实性的人生”?你如何理解?
3.阿德勒所说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什么?你认同吗?为什么?
【阅读心得】
今天的共读内容比较熟悉,因为自己进行了朗读录制。又尤其喜欢,喜欢那种“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把握当下”的感觉与信念。
大家一致认为:参加读书社群的共读活动,如果是为了完成一本书而去参加这个活动,边做家务边听或者边洗衣服边听,没有积极去思考参与进来,这就是一种为了读完一本书而参加活动,这是一种潜在性的行为。很惭愧地说一句,其实这是我常见的参与状态。而现实性的活动就是非常注重这个过程,每天的早晚自习都积极的参与,重视整个过程,全身心沉浸其中,这就真正活在了读书的过程中,而这种体验与目的性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现实性人生观更注重过程,更有体验感,更有幸福感。
话题开头的青年,认为哲人否定了人生的计划性,也否定了努力,并且以小提琴手经过努力,进入梦寐以求的乐团,和律师通过司法考试最终成为律师来举例。而哲人却说,这不是活在“在路上”的人生之中,而是时常活在“此时此刻”。
面对青年的疑惑,哲人又在这样引导: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举例子,就比如小提琴手、律师、作家分别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以跳舞为例指出并不存在目的地。在此这人提出了两个概念“潜在性人生”和“现实性人生”,
潜在性人生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尽可能高效且快速,并举例优先选坐直达车。可以说是一种目标一种结果。
现实性人生是一种“当下做当下即完成”的运动。 也就是“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是一种过程体验。哲人用旅行来举例子区别二者,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就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即是没能达到你想要去的那个景点,也依旧是旅行,这就是现实性人生。老公与我的旅行观就是典型的二者各一。再比如放风筝、学生学习也不是非得奔着100分这个结果与目标,作为教育者更应该重视学习过程,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
哲人又以登山为例,解释了现实性和潜在性。登山的目的是登上山顶,那就是潜在性的行为登山的目的不是登上顶,而是登山这个本身,我们享受这个过程,那就是现实性的活动。最终有没有登上山顶没关系。这几日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我们不要忙着赶路,一定要记得沿途赏景”。
忠心希望我们每一位书友都可以舞动好好自己的现实性人生,做一名享受登山过程的登山人。
【阅读困惑】
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这一句理解困难。
谜团消失:
本来存在困惑,后来多亏刘凤娟老师的分享,让我拨开了迷雾。
她从四点进行分析的,未来的不确定性、计划的局限性、…… 我们应该灵活接受人生一切的不完美与应对人生一切的不确定性。
刘老师的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总是那么的认真,让人钦佩。就像那次她作为优秀书友进行分享,张天运老师点评刘老师用了几个这样的词:坚持、坚定、坚韧、坚强、坚守,真是再精准不过了! 有幸认识她,能跟着她打卡点评更荣幸,最荣幸的是我俩居然分到一个小组,与其说我作为组长带动她,倒不如说是刘老师一直在推动着我。 刘老师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