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
现象:
房间的书架上,书已经装不下了。很多书还包着塑封,安静地躺了好几年了。当初买的时候,内心及其渴望拥有它们,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读完所有。然而书到手了,想读,但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从何开始。
踏进直播间,总会觉得很多东西可以先买了接下来会用到。而因为凑单优惠,捆绑批量买的生活用品,导致最近几年都在努力消耗。刚开始,我会因为买到“便宜”的物品而感到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勤俭持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仓库里堆集的物品,因为太多了,到用的时候总是忘记,往往买了新的之后才发现,仓库里有囤货,然后内心嘲讽着自己的“勤俭”。面对这些物品,我总会想何时才能用完,再买新的。因此,在用的时候,便会有意无意地多用一些,希望快点消耗完。看上去,花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多的东西。但事实是,仓库里的它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要快点用完它们而产生了浪费。
百度网盘里收藏了很多有关教学和自我提升的资源,收藏它们的时候心情格外激动,如获至宝般,想着有时间了就去学习。每次时间有了,打开网盘看到那么多资源,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因为选择太多了,选择的过程就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的热情,以至于每次想学习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内容,就不想再动了。但是,因为有条件而不学习,没有进步所带来的焦虑很让人自责。拥有的太多,如果没有能力去承受,便不想再去触碰。
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想要的东西。想要买书,只需打开手机,输入书名,就能弹出来各种版本的包装精美的选项。手指点点,几天后便会送到家。想要学习,进入网站,各样主题的课程便可随意挑选,轻点鼠标,名师就能与你面对面。其次,我们这一代人太孤独了。没有很多兄弟姐妹的陪伴,主要的交友也都是通过社交软件。我们过的就像一座孤岛,内心需要情感来填满,又找不到对象,心中总觉得没有安全感。因此喜欢把安全感建立在事物上。以填补内心的空缺。第三,人的本性,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比如口红,我喜欢买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包装,我总喜欢集齐某个系列,满足自己的对完整的追求。第四,做错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小了。网购时买到不适合的衣服,可以直接用快递退还,有运费险时甚至都不需要支付费用。
经验/感触
来的容易的东西,往往都不太珍惜。曾经在那个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里,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父母辈们,吵吵闹闹一辈子,身边却总是同样的那个的人。拥有越多,反而越焦虑。焦虑会让人逃避现实,在别的事物上寻找解脱。选择太多让选择本身过于复杂,既然无法取舍,那就在能力范围内全盘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