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老板问你问题,而你心里不太确定,但又不想让老板看出你没做准备,就随便给出个答案,或者干脆说,“我觉得……”。 很多时候,老板问得急,他不喜欢答案模凌两可的答案,这时就需要我们提前准备,消除模糊。
在我工作的前一家公司,老板是位美国老头,做事坦荡、有魄力,领导力、行动力和管理力很强。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Never Assume 不要揣测”,做事情他总要问清楚前因后果,不喜欢别人说差不多。其实Never Assume这个概念与消除模糊是一样的道理。
在《认识觉醒》那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三类模糊:
第一类,认知模糊;
人类越热爱学习,掌握的知识越多,攻克的难题越多,认知就会越清晰。
学习的过程中,学霸与一般学生的区别并不在于勤奋与否,而在于掌握学习的一套方法,比如对某一类型的题目勤于整理与归纳,对待错题不含糊,爱较真,爱钻研。
工作中也是一样,相信你也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工作细致认真、条理清晰,做事有分寸。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喜欢在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里兜圈子,遇事能拖就拖,重复做熟悉的事情,对真正的棘手的事情选择拖延和逃避。
第二类,情绪模糊;
人们对未知的事情潜意识里会紧张和惧怕,比如公众演讲,会因紧张而说话颠三倒四,声音发颤。但其实镇定下来,达到“忘却自我”的状态,学会正视它,就不会再紧张了。
有时候心里总有说不清和道不明的感受,焦躁不安,坐卧不宁,这是因为这一件事情一直会困扰着我们,理不清,也不想理清,越想头越疼。其实这个时候正是直面痛苦的时候。比如面对着现在的工作,我不知道要不要辞职,老板给我画了一张饼,是不是能实现呢,她说的是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是什么呢?越想越乱的时候,就是情绪模糊的时候。但是痛苦不会消失,问题还是要解决,那就去逐条拆解它、分清优劣,再做出选择。
内部因素:
1.老板说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不是我想要的?
2. 老板说的工作职责转变是不是我擅长的,我的优势在哪里?我能不能做到?
外部因素:
3. 新的校长值不值得信任? 她有哪些需要我学习的地方?
4. 公司的改革会持续多长时间,我能不能坚持到见到成效的那一天?
5. 我可以向谁求助?接下来我的行动是什么?我接下去要学习什么?
我想一一列出这些细节,一层层地向下挖,然后承认自己的无能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第三类,行动模糊;
行动模糊就是行动力不够,其原因在于选择模糊。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时,心中有很多欲望,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就会哪个也做不好。所以把目标写下来,把它具体化、细节化、步骤化,摒弃那些杂乱的分支,思考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主要目标上面,就会减少很多迷茫和焦虑。
《超越感觉》一书中告诉我们,想要拥有清晰的逻辑,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为了减少认知模糊,我们要努力学习并学会学习;为了识别情绪模糊,就要学会直面痛苦;为了减少行动模糊,就要确立清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