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思潮是在德国古典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追求个人自由方面已经比黑格尔的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祁克果走得更远。
祁克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境遇,使他的一生深深被各种痛苦煎熬,他渴望从个人的内心苦难中解脱出来。由己及人,他对人类个人的自由基本上持一种悲观的态度。因此他更关心关于个人幸福的主观真理,而不是关于宇宙大道的客观真理。
从理论构建方面说,祁克果的哲学是从批判黑格尔开始的,并贯穿他的整个理论框架。祁克果没有刻意去构建他的哲学体系,梳理祁克果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即“存在主义”、“主观真理”和“信仰”。
存在主义
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的“客观主义”,世界只是绝对精神的外在形式,以整体否定个体,一切都是命定的,人实际上失去了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失去了自己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个体不但失去了个性和自由,而且使人放弃个人应对社会承担的伦理责任,整个社会缺乏热情和奉献。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和历史长河中无关紧要的一滴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黑格尔哲学使人非人格化,完全蔑视个人的地位和尊严。
祁克果指出,黑格尔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在祁克果看来,世间唯一重要的是“自己的存在”,与其探索绝对知识,不如找寻是人生有意义的真理。应该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绝对精神统一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的一生就是通往天路的历程。
个体是有血有肉的存在,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到真正人生。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祁克果希望启发人们利用情感的、现实的、具体的、简单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
祁克果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位存在主义的思想家,他将自己的存在放进他的哲学思考。黑格尔的客观真理与个体的生命完全不相关,那样的真理也许客观,也许‘具有普遍性’,但对于个体的存在却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只有这些真理“对我而言是真的”。
祁克果坚信真理是主观的。个体的价值,并非来自那个命定的存在,即与他的家世和地位无关,而是在于通过自主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的自由。如何选择做什么样的自己,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这才是人的本质。
祁克果把个体生命的存在分成三种形式,它们的层级是不同的,所以又可以成为三个阶段,即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
第一种是美感阶段,即享乐主义,只是为了现在而活, 强调即时满足与活在当下,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他自己的欲望与情绪的奴隶。他们或许会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痛苦,但这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
如果一个活在美感阶段的人产生焦虑或空虚的感受,得救的契机就产生了,它表示这个人正处于“存在的状态中”,他可以自主选择跃升到更高阶段。
第二种是道德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个体对生命抱者积极认真的态度,行为上始终做出符合道德的选择。这种态度类似于康德的责任道德观,就是人应该努力依循道德法则而生活。祁克果非常看重人的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重要的不在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在于个体重视判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