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18年还有寥寥几天。
我思来想去,犹豫今年要不要动笔,但最终还是觉得,人的一生很是短暂,如果能多留下些东西的话,老去后的我,也会很欣慰的吧。
于是,在这个周五的晚上,我提早离开公司回到家,尝试去回忆,这一年的变化。
去年讲,我希望我的思想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我做的事情能够改变更多人的生活,这依然还是未变。
不同于16年的阴差阳错,今年大体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在走。16年的我总是意料之外的狼狈,今年不同的是,我真的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用尽全力去追逐我所看到的未来,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挫折不会将我击倒,至少不是在今年。
17年发生变化更多的其实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毕竟我一直是我,但这个世界变得更像我过去曾看到的未来了。
今年年初,人工智能更像是个学术上的概念,我也还只是个实习后台产品经理,只是由于业务相关,能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人工智能的东西。
如果说,去年秋招,作抉择的时候,直觉对我说,选一个技术驱动的产品,说不定其中会蕴含着未来呢。那今年年初,我便非常确信了,这就是未来。
虽然了解我的人很少,但还是会有人知道,我对于我认定了的事情,必定会全力以赴。16年年后,大四下学期,由于毕设的原因,我回到学校。返校后,除了做毕设,每天能有五到六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也很是幸运,我从来没有浪费时间的习惯。
我平均每天花六小时的空闲进行阅读和写作,持续将近四个月。我读了几百万字 AI 相关的技术资料,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到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知识图谱,也写了将近20万字的文章来尝试做知识的输出,算是真的踏入了这个新的时代,也渐渐的,算是从去年狼狈的失败之中,争回半分吧。
今年是我从大学毕业的一年,学校的事情,虽然不重要,但有些我还是忍不住去回想。
毕设第一次开题我是挂了的。前面提到过,对于我认定的事情,我必定会全力以赴,可对于我认为不重要的事情,我根本懒得花一点精力在上面,毕设算是其中之一。因此我曾和我的毕设导师当众发生过激烈的争吵,当然原因也不止这个,还夹杂着一些过去的误解。但后面,深入聊过之后,发现双方其实还是比较相似的人吧,最后,我拿了优秀毕设,也和导师成了朋友。
这段读起来也许有些索然无味,可对于我而言,是很重要的经历。
至于同学们,我印象深刻的,也就是一起扔学士帽的那个瞬间吧。我的去向很普通,有没有人记得我,我也不必去多在意了。
六月底毕业之后,我便来了杭州。
慢慢熟悉工作之后,凭借我对技术的了解,理所应当的,我开始负责人机对话平台中对话管理部分的设计,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分析了国内外所有主流对话平台,通过他们的解来推理出他们在解决的问题,也相应的,把问题提给我们的技术,开始逐渐的把我们的对话平台带入正轨。
同时,我也开始负责指令垂类的业务,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把指令垂类的业务体系搭建了起来,算是成为了我司语音助手中一块不大不小的组成部分。
年中,因为文章的关系,认识了黄钊前辈。九月底,有幸与他当面交流,得到了『竞品分析』、『阅读』、『写作』、『结识同行』的建议。
亲身践行两个月之后,收获不可谓不巨大。第一点让我尝试去分析国内外主流的对话平台,从而让我有能力更深一步的去理解人机对话;第二点我是一直都在做的,算上技术书籍的话,今年大概读了有20本左右,其中最不错的算是《未来简史》吧;第三点让我开始逐渐形成写作的节奏,也正因此,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同行和前辈。
年底这几个月,与一些前辈面聊过,大多数给我了鼓励,可也有位前辈给了我很深的打击。不过以此为契机,我看到了很多原本『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对我来说终究是种成长吧。
还有件事,16年年底恢复单身之后,就一直没什么变化,其实我也越来越觉得,我这样的人没法和绝大多数正常人相互陪伴,所以也就随意吧,没法强求。
16年定的目标,一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小有所成,二是在投资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第一个完成的不错,因为这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
我做人机对话的目的,在于消除人和机器之间的理解障碍,而消除障碍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的把人从重复性的无价值工作中解放出来。AI 能做的事情就交给 AI,而人的精力,应当被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虽然我为第二个目标也做了些事情,但我发现自己很难坚持下去。大概因为我对钱没有兴趣吧(划掉)
至于18年的目标,第一个是,既然我对对话问题有了足够的理解,我希望明年能够把我司的人机对话平台做到业界一流;第二个是,既然可能会有机会真的去带一个业务团队了,那我希望至少我能把我负责业务的对话流畅程度做到业界一流;第三个是,如果可以的话,还是想尝试去写一本关于平台型人机对话产品经理的书。
我还是想证明,只要我认定要去做的事情,不管是什么,我都会全力以赴去做,而且也全都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