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四天左右时间看完了田希城老师的《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虽然之前有一些批判性的思考,今天我却想说说哪些是可以借鉴思考,融合自己的班级进行实际使用的。
一、将星梦币融入到班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个学期结束,班级的班币奖励兑换制度还是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如每天需要我自己来兑换,而一天下来,除了上课、改作、其他工作以外,几乎很少有时间兑换,加上一年级的孩子总是需要提醒着才会记得记录,所以会出现许多问题:作业、纪律、就餐、卫生、文明方面都有加星奖币,但总需要我说一次记一次,孩子的主动性不够,班级的管理事务做不到天天清,以致于有时会出现忘加、漏加的问题。田老师有一点做的特别到位,就是发动家长、班干部、课任老师的力量一起来完成。下学期开学,我可以试着和孩子们一同商量着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补充,如果加币比较方便。
二、对积分落后的孩子没有相应的补救政策
对于负分的孩子,没有相应的补救政策,常此以往就会出现负分越积越多,孩子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达不到激励与进步的效果。田老师所建议的用劳动或额外作业、为他人服务的 方式是值得借鉴的。但一年级的孩子是否能有这样进步的渴望,是否会对自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还需要再次思考。
三、增强班级原有岗位的监督作用
值日班长、作业组长都是班级里常设的岗位,但对于这些岗位,我确实没有做到一日一小结,让孩子们自己来小结确实可以更深入值日班长的职责。让班干部自己去找小助手,或让孩子们自己到班级里“找工作”都是不错的想法。
四、行为习惯养成需要更多的智慧管理
乱扔垃圾、抽屉整理、桌椅歪了……几乎每天,每节课都会提醒,但真的是收效甚微,制作“卫生券”“桌椅券”“节日奖励券”“光盘券”“购买座位券”等,先给孩子们一些目标,是否会比做完加星更有效?一学期后的星梦币兑换成人民币是否更有现实的激励效果?当然如何兑换可以因家庭而异。另外,定期的奖励奖品也是需要的,至于奖励什么,可以让孩子们权衡,同时可以尝试“行为纠正通知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
我们班最让我头疼的就是路队和卫生了,每次路队都会有几个孩子特别慢,慢慢吞吞地整理,也没有见他们就整理的特别好,反倒是这些慢吞吞的孩子还容易丢三落四,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慢,而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没有预估,到了时间,老师提醒才开始做。卫生自然不必说,每天最乱的那几个孩子,一个学期后也没有多大的改观,每天扣星也督促不了他们,这些细小的问题往往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生活氛围,也是亟待解决的。
五、让班级充满正能量
班级里孩子个性十足,家庭教育也呈现多样性,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一双眼睛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而在集体中每个孩子都能发现你不能发现的秘密,让孩子们通过“任务,领领领”发现他人的优点,或自己的优点,会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财富颁奖都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