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禅修,而王阳明哲学是中庸。
“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知道薄厚之分,良知自在人心,万事不能脱离人心。
我对这本书的参悟还很肤浅,但是当学习后,异常愉悦,觉得自己对哲思的理解又近了一步,薄厚之分在人心,知书达理是厚,愚昧无知是薄;不懈努力是厚,不思进取为薄。
当对良知和发心有了明辨的认识后, 致就是另一个境界的扩充提升,是对自己的警觉,分辨良知和真我的存在,不被蒙蔽,法是社会的法,但良知已经告知我们该如何行事,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精髓,悟良知而行。
良知是个真实的呈现, 个人知道对与错,但对错也不那么重要,因为良知明示,能不能拨云见雾。良知是是非之心,秉持良知对待任何人,外在就是表象的虚无,内在拥有醒觉,使良知本身的力量涌现。
自我清晰辨别,知而不行并不是真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善知恶是知,好善恶恶是行,做任何事之前要先明白自己的那份良知,不做良知外的事情,内求,提升。
当明白“厚薄”良知以及“致”后, “”知行合一”是第三层的开悟,知得真切,知的笃实,行的明觉,行的省察。做到表里如一,找寻那个最真的自己,不受一切虚假和经济利益驱使,清楚懂得自己要干什么,想干什么。对万事万物都心存敬畏,踏实做人,用心做事,心无挂碍, 遵从本心,遵从天性和本性。
行至中年, 通过学习对自己有了更好的认识,也仰慕祖先之伟大。“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短短四句,却言之凿凿,参悟人生,开己示人。
学只是知识的积累,但德行的不断修行才是基础,有好的德行,加不断的学习,抱有进取和探索的态度,做一个能带动引领他人的人。深觉自我的无知,唯有不断修行,方能利己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