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总述
本周学习了《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课,学生发言较积极、参与度较高,但是课堂常规方面还有所欠缺,学生在实验室听课时坐姿不够规范,且对于教学口令的执行度待有待提升。
二、课中细节回顾和问题分析
本课主要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它占据的空间的。新课开始前我利用PPT创设了一个情景:下雪了,小动物们在雪中作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雪中留下了什么呢?学生会说出不同小动物留下的不同形状的脚印。以此引出“形状是物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物体都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可以被观察的”。再次进行回忆,回忆上一节课称一称认识的四种物品,并用布袋装物品让学生猜一猜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一下就分出乒乓球和橡皮?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为了更好的认识四个物体朋友,我们要先理清楚这些东西是什么形状的,于是出示了四个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观察,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对此前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本课探究活动研究就更简单了。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把四种物体用平铺的方式放入同样的盒子中。探究活动二: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但由于课程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第二个探究活动未能按照原本设想展开完全,这就使学生的探究思维受到干扰和打断,不能很好的延续起来。
在介绍了平铺一层方法后,我先进行了演示如何平铺,但演示时未使用展台,而是面对学生进行摆放,学生的观看学习效果不如使用展台的效果好。在演示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行对于平铺的思考,并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我让学生一起来跟着我数一数。但一年级学生较小,有一个人喊的声音变大,全体学生都会跟着一起喊着数数,这导致数到后面时学生的声音非常大,甚至有些刺耳,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应当尽量避免齐答,齐数这种现象的发生,避免有些学生明明不会却在齐答过程中被隐藏这种现象的发生。此外,以后我还要注意多用教学设备,巧用教学设备。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但实验器材不够,导致学生在分组实验时还是有部分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未被激发。本节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学重点还是把握的不够准确,不能具体、清晰、有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三、面临问题和疑难
整堂课的进程发展不是按预期内层层递进的,学生也不是真的是自发性的产生问题,而更像是按部就班跟着我的思维走,这里也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时是如何处理的,怎样能让学生真正的自己提出疑问呢?
四、总结终述
总体而言,本堂课程课堂活动安排比较紧密,实验探究活动较多,做到了提前备课熟悉课程内容,能设置较合理的学生分层作业,整体课堂流程安排较合理,但在学生教学口令规范上还有待提升,一年级学生在接触实验器材后比较兴奋,有时在刚听到实验内容但还未下达开始实验口令时,就开始躁动,这一点需要继续不断的规范和强化口令,且学生教学坐姿也要再次强调,有些学生上课坐姿不规范。在之后不断的深入学习中还要更细致的备课,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我而言教学重点的把握还需要不断钻研和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