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随着阅读的内容的丰富,愈发的觉得里面有些文字和文字背后的内容,需要有个媒介去感受和理解。以我全然科学思维成长的经历来说,很多内容和思考,让我很是难懂。也许,是我的能力和知识的储备还不够,所以里面有很多概念和词汇很难理解。
难理解的时候,我喜欢找人咨询。于是,今天找到三个半信仰基督的朋友,一起探讨了一下书本中的一些内容,比如精神胚胎、灵魂、学习为了什么等问题。
为什么说是三个半,是因为当下还有一位朋友没有经过受洗,还并不完全算是一个基督徒,我就把她当成了半个吧。与几位朋友的交流和讨论,到时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多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的开启,让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变得不一样了。同时,对这本书的认知也变得不同了。
朋友说,这作者应该有信仰。我不知道,但我不否认。我接纳他们的存在,我经历过他们的神奇,这些神奇现状,我用我知道的科学无法解释。所以我接纳并相信他们的存在,但走进这个领域,我还不够,充其量算是接触和了解吧。
于是,我们就在一个作者拥有和他们一样信仰的角度开始了探讨。
对于精神胚胎,他们说那就是他们信得神。他们本身不是万能的,但他们内心的神是万能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完成当下的事情,或给予指导、或给予直接的帮助。那对于我来说,这个他们看到的内容,让我对精神胚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上一章中,我们说精神就像金字塔的顶,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指导国家一样。那么他们用神来呼应这个内容,就让我可以清晰的看到精神胚胎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影响人及人类的财富,虽然我们都说世界是人类和科技推动的,其实依然是人们内心的需求和欲望,这些又都是精神层面的内容,也许精神胚胎滋养的内容。用他们的话说,这是神的指引。
对于灵魂,他们的世界中,从来都不仅有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还有属灵界。那个空间,就是灵魂所聚集生活的地方。那个地方什么样,我不知道,我也不敢妄加评论。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个我们赋名的词语,可能真的有对应的领域和内容。这个灵魂的名词,只是为了让内心的精神与当下行程一个连接,让我们知道和理解,这是什么而已。所以上一章,青青所说灵魂和房子,我们就可以更形象的理解了。而不是觉得有些虚幻了,其实我们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问题,似乎宗教都可以给予解答,而且还能让我们觉得很适合。
对于学习是什么?他们告诉我,神说过他的子民要学习知识,不然就会消亡。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是遵从神的旨意。而在上一章青青说过,学习是为了灵魂的进化。进一步解释,就是为了精神世界的需求,不断升级精神世界。这个理解的角度似乎又和信仰有了些许的共生。抛开这些联系,学习的本质,我个人觉得是我们需要改变当下,创造更好的未来。未来是什么,什么样子,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出生和死亡,都是在践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我就像城堡的一块砖,从烧制、冷却、运输、安装,最终就是为了创造一座举世无双的城堡。
期间我们还说了一些其他的内容,上述文字中的内容,也是我在理解了他们的原文后,用我的语言表述的。如果有哪里不对,还请指出我及时修改。
我们的对话持续了很久,我在听他们讲述的时候,也在脑海中不停回放之前读过的内容,里面有些相似的地方,又在他们的理念和故事中得到了共鸣。对这本书忽然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我觉得这并不是一本关于孩子教育的书,而是关于人类的教育大纲。里面的内在结构和逻辑,不仅对小孩子适用,对我们成年人依然适用,而且机具价值。
带着这些感想,我回答下今天的共读问题。11月5-7日共读内容:第八章、精神胚胎的引领。从本书第一章我们首次认识到精神胚胎,到完整的了解和学习了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六个方面的自由对于儿童成长的各个影响。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精神胚胎,结合之前所学,请大家思考:
1、精神胚胎真的存在吗?
现在我很坚定的认为它存在了。虽然我看不到摸不着,但它存在于我们内在精神世界中,在出生之时,就在我们内在精神世界的土壤中生长,它不停地吸收环境和精神架构,来滋养自己的生长,最后成为我们坚定的后盾,指引我们去行动,并给予我们界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2、精神胚胎对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它随着我们出生而存在,就如同我们躯体的长大变化一样,它也不断滋养成长。它无形,但却影响着我们未来的一切。如果说大脑是指挥我们身体、行为的指挥官,那么精神胚胎,就是大脑的指挥官,一个可以给大脑下指令,并要求大脑按标准执行的存在。一旦它消失了,就相当于形式的汽车忽然没有了动力,亮化的城市失去了电力一样。
3、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生理特点都差不多,性格特点却千差万别呢?
其实,上一章我们应该注意到有这样两句话,精神世界吃进去环境,以气质呈现;吃进去经典,以完善精神架构。所以,当我们的环境不同,吃的经典不同,那我们的最终精神架构和呈现也就不同了。所以才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有莎士比亚的那句经典名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