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刚高考完,这两天开始填报志愿,于是我就开始和他说如何填报志愿,应该依据什么样的原则进行选择。
在沟通的这个过程想起了我的高中生活,在高中的时候,我选择了每天很丧的学习和生活。当时看到同班的一个好朋友上课经常睡觉,然后每天带着耳机听歌,自己不知道为何也开始了这样的生活。每天上课只要老师没管就开始睡觉,每天几乎18小时带着耳机,放学后就去网吧下载歌曲。每天都沉浸在睡觉、听歌、上网、在电子词典上看各类小说这样一系列娱乐中,一直到了高考。当然,这个过程也很痛苦,因为看着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但是就是努力不起来。为了让自己上课认真,不要睡觉,我会把手压在课桌盖子和桌子中间,希望用疼痛感可以让自己认真听课。我也尝试过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让自己可以专注到学习中。但这些方法好像都于事无补,我潜意识还是选择了丧的人生。我一边生活在不能好好学习的痛苦中,一边又沉浸在睡觉和音乐中无法自拔。每天上课老师讲课的时候,就开始进入空白或者各种想象的世界,怎么都拽不回来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现在想想,那会的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过。考一个好大学也可以,考一个差一点的大学也没有关系,并不会因为大学的好坏就决定了命运。电视上有那么多小学毕业的人,或者没有读过书的人依然生活的很美好。
现在想来,那时的想法多么无知和幼稚,如果时光倒退,我会和那是的自己说,做另外一个选择吧。首先,不同的大学体验到的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学校环境都是天壤之别;其次,一流大学毕业后,自己可以有更多未来就业道路的选择,而不是走投无路或者被动做选择;再者,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一流大学里面,把握时间学习,把握资源来成长,这对未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想,如果时间倒退,我一定会引导好那时的自己,重新做选择。
因为基本没有好好学习,所以最后也只能进大专。在大专专业的选择上,我依然没有把握住,完全听家长的安排和建议,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还是去了家里选择的金饭碗的专业。结果可想而知,大学学习并不好,毕业后也再也没有接触过专业对应的行业。
如果回到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会选择我喜欢的语言或者市场营销、计算机等专业,而不是选择建筑。学校的地点上,我也优先选择一线城市,先去大城市里面接收足够多的历练,看到足够多的东西。
所以,在我给侄子对于志愿选择的考虑要素是:优先选择一线城市的211,985;其次是二线城市的985、211的重点专业; 然后是可以享受一流大学资源的地方性学院; 第四是三线城市重点院校的重点专业;再者是一线城市的普通学院;第六是其他的大学。
而在专业上,如果他没有自己特别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专业,则主要考虑通讯和网络技术类,类似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领域,有更多专业沉淀或者新型行业领域做考量。
在生活中,总是有无数过来人给我们很多的建议,可是我们总是不愿意听,也总觉得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你会经历不代表我会经历。现在想想,会觉得如果那个时候如果有人愿意来引导自己,也许现在轨迹又不同。
可是人生总是有很多遗憾,没有回头路。不同选择带来的是不同人生体验,就好像游戏的不同角色选择,不同的轨迹路线。享受好当下,不断复盘人生,再不断的启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