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式原理
互惠原理: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汇报。而且由互惠会伴随而来亏欠还债感。这种原理在生活中确实无处不在,比如:
1.之前一个朋友请我吃饭,然后她付钱,说下次有空再聚,可是不知道何时再聚,但是心里一直有这个事情,觉得好像亏欠了人家。
2.别人给过学习上的帮助,过节的时候可能就发个红包略表心意。
3.刚看的一则新闻,一位79岁的老奶奶在29年前因为自己做火车的时候钱被偷被一位好心的地铁工作人员帮助过,给了她10元钱,由此奶奶一直记在心上,寻找了“李明佳”几年,终于找到。你看别人给过的恩惠,总是会被记在心中,总想着找某个时间还亏欠感。
4.以及书中介绍到克利须协会的那些人为了得到别人捐赠,总是在别人不经意间送给别人一朵花。使得接受花的陌生人心理上有亏欠感,感觉不捐赠,心理过不去。--只不过这种互惠是属于强加的恩惠--继而对他人产生行为-完成自己的目的。
在这书中印象深刻:在夜总会遇到男人为女性买饮料,那些女性总觉得有一种欠了情的不舒服感觉,要想回报男人的恩惠。所以有的女性就学乖了--再也不会让任何一个在夜总会遇到的男人给她买饮料了,因为她可不想他们中哪一方她应该以肉体偿还这份人情。
你看生活中就算买一杯饮料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时,也会带来亏欠感。所以有的人就利用这种互惠原理,比如商家让你免费品尝,或者有些捐赠协会先给你一个小礼物或者寄给你一个有特色的卡片,然后要求回赠一些等等,都是利用了人们的互惠原理。因为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甚至会被人闲谈,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得人可能就买了不该买了东西,捐了不愿意捐赠的钱。
这让我想到了买彩票的事情,买彩票其实也有利用这个心理:把买彩票和捐赠联系在一起,如果你买2元的彩票,会给贫困地区捐赠1毛钱,是不是让买彩票的人,满足心中做好事的愿意,感觉不是在花钱,而且还有可能暴富,何乐不为呢?--佩服彩票设计者。
所以互惠原理无处不在,那利用互惠怎么达到目标呢?除了上面通过免费品尝,先给予再得到的方式,还有哪些呢?明天继续互惠式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