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逆袭的原因

      2019年的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网络上引起热潮。而在今年春节档众多影片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逆袭,现已成功登顶。情节上依然笑泪齐飞,将对命运不公而反抗的主人公从哪吒聚焦到了更多退无可退的小人物身上,这种主题上的升华让影片更值得回味。

      哪吒形象的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缩影。从可望不可及的天神,到人人可亲的吒儿,从宋元话本到电视电影再到IMAX巨幕,哪吒每一次的“重生”,都是在时代的变迁中进行,同时也更新着时代的审美阈值,一直在与时代同频中创新着。哪吒这一文化形象历久弥新的背后,是文化不断被当代化的过程。

      在很多的作品中,哪吒的文化标签,既有对传统文化糟粕的反抗,又有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自身后的升华。体现在“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从早期的天生暴戾到后天的为民请命、为救众生而勇斗恶龙,这个文化形象的进化,是在一种民间自主正向演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可以说,哪吒这个文化标签积累了历代中国人朴素的是非观念,是集善良的大成。又体现在“我偏要踏出一条自己的路”的无畏。哪吒在时代不断演化的过程中不断人格化。现在的哪吒身上已包含了很多中国人的情感色彩。面对危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体现在“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博大。一直以来的文学作品中,都展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哪吒形象。而这绝非是哪吒独有的光环,而是映射出千千万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内核。

      当人们在荧幕前沉浸于哪吒的故事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不留后路,方能劈出一条新路。在不断尝试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潜能才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精彩。而所谓“神仙妖魔”,不过是人生枷锁。要勇敢地打破既定的标签与束缚,坚持自我本真,肯定自我价值。要学会祛魅,但始终立心于守正。“怎能不知道这世间的规则,由谁所定?”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美好,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景。这一过程需要祛魅,对一些不够完善的现行规则进行审视与改良,也更需守正,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坚守初心、树起灯塔,始终秉持公正、善良与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