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感触的一句话: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在百度上对“舵手”是这样解释的:它是操舵驾驶船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人。那么,思维舵手就可以理解为用思维把握方向的人。整体理解这句话,自控力就是通过思维来把控自我的能力。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所以,自控力,也可以说就是一个人主动控制的能力。
正是因为我们的天然属性是时刻被潜意识所左右。那么所谓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被潜意识所支配,它是不会有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的。
在我们出生的时候,理智脑没有发育完全,这个时候,只存在本能反应,其行为基本是由本能脑所左右。
随着成长,我们的大脑前额皮质开始发育,理智脑的理性才慢慢地显现出来。这种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表现为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能力,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主要是这个部分;二是元认知能力。表现为观察、反思、判断、选择的能力。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对认知的再认知。再认知,就是进一步对现有的认知进行观察、反思、判断和选择。
如果元认知能力很弱,可以直接导致你执行力不强、专注力不够、意志力不足。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街头散步的时候,元认知能力弱的人就会被路边的音乐、广告、叫卖等轻易地吸引过去,而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则会花那么一两秒钟的时间去思考这种事值不值得去关注,他能够主动地控制注意力,不会被随机、有趣的娱乐信息所支配
书中还举了一个小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主角之一的刘丹尼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意义就是教你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如何看待它。
比如,当你对一件事反应的时候,你的天然属性总会在第一时间参与进来。就是所谓的“第一反应”,所以你很容易想明白:为什么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让你爱不释手?因为一个视频结束后系统会自动跳到下一个,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行为被本能脑和情绪脑所控制,理智脑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
再比如,有人骂你,你就想骂回去。当然也有人就骂回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打起来了。记得我曾经看到过一条新闻,飞机上几个女士因为一件小事,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继而大打出手,最后飞机被逼停。
但这时,如果你在这个反应当中有一个哪怕是零点几秒的思考或者审视,衡量一下,冷静下来,可能会有另外一种结局吧。”
这个零点几秒的时间间隔,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每当遇到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先停留几秒钟思考一下,这时,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情况,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所以,杰出之人与普通之人的差距就体现在元认知领域。他们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学习能力,而在于强大的元认知能力。
杰出之人,能看到事物更多层次的意义,赋予目标更加强烈的价值,因此他们比普通人有更加强大的专注力、执行力和意志力;在每一个选择关口,都会展现出摆脱潜意识支配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观察与思考所处的环境、行为、与他人的关系等,做出更优的选择。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思维舵手,本书给出了3种方法:
1、针对当下,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给出明确的主张;
2、针对当日,保持清醒,明晰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3、针对长远目标,保持思考,明确其意义和内在动机。
高尔基曾说过:每一次对自己的克制,都意味着比以前更加强大。所以,元认知能力强的人,会时刻把握思维的方向舵,主动掌控生命之船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