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刷到那个视频没?
语文课本里没有一篇文章是滥竽充数的。
考研的时候读懂了《范进中举》。
恋爱时懂了《氓》。
找工作时懂了《孔乙己》。
谈婚论嫁时懂得了《孔雀东南飞》。
也许这就是教育的延迟性。
我们学习的时候被灌输了思想,有了启蒙,当特定的时刻才懂得了其中的真谛和深意。
这些突然在网上大火,想必是第1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终于领悟了义务教育的生意。
其实最可惜的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
这是一篇选修文章,想必即使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也大有人在,没有看过这篇文章。
其实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在我表哥的大学的语文课本上看到了。
表哥的那本语文选修课本很新,那篇文章他应该是没有读过,因为没有任何翻阅的痕迹,那本选修的课本也特别新。
初读的时候只觉得晦涩难懂,但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看完之后是什么感受,如今也记不清楚,就是一股莫名其妙的闷闷的感觉。
后来上高中的时候,在高中的语文选修课本上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摘选片段。
当时刷题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也有摘取的片段,每次看完之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是这篇文章,让我不再害怕坟墓,鬼等等这些事物。
后来读三毛的一些文字,也是因为这篇文章。
具体带给了我怎样的影响,我也难以说清楚。
我只知道,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不管是必修的还是选修的,我全都看完了。
因为我能接触的课外读物实在有限,我又是挺喜欢看书的一个人。
所以我能接触的文字只有那些,而那些,恰好都是精华,我又何其幸运。
至于深远的影响我也说不出来,但确实读书的人,比不读书的心思更加细腻一些。
很多人都说和我聊天很舒服,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