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刷手机时,看到一个话题,“为什么老年人特别喜欢分享心灵鸡汤文?”当时,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一下,看到的回答是,因为他们这一辈,受过太多的不公,历过太多的艰难,所以他们遇到深有同感的话语,就想分享给年轻人,希望年轻人能不再经历。
我也回忆了一下。父亲用上智能手机后,在朋友圈也分享过,有时候也会发给我,朋友圈留下来的,除了他在邓小平故居前的那张照片,几乎都是那种鸡汤文。
我的感受,不是厌烦,而是共情。在看《平凡的世界》时,我看一段就跟他念一段,同时会问他那个年代,在湖南的这个山村,是怎样过来的。我当时写下了一段很长的文字:
“看孙少平当煤炭工人这几章,我真的有点担心,不知道路遥会怎么安排他的命运,一到煤矿,我心里就发颤。
因为这样的青年,我实在太欣赏,敢于奋斗,还不断学习,敢爱敢想,却又不盲目自卑。最后还是忍不住百度了,也知道了这些任务,最后的命运,然后再继续好好看,只想尽快看完,尽快跟父亲再来一次深谈,前两天聊过很多,但时间紧,没有细聊,但父亲很愿意跟我旧事重提。
百度完后,我止不住回忆,也止不住思索与对照。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我的父亲在三十年左右,才真正能松一点,到最近几年,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甜头。可想而知,他们这一代,真的有多不容易,他,真的有多不服。
父亲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我年轻十岁,我还要学会开车,还要去做生意,苦也是我们这一代,饿也是我们这一代,想读书读不了,等时代好了,可以折腾了,年龄又不等人了。
而他说归说,停了矿木生意以后,他又在家养起了鱼,种起了沙糖桔,他说不想靠我们,要自己养老,依然有一种不甘,他要劳动,他要赚钱,一日不劳动,就心里慌。
今晚视频里告诉我,已经开始陆续有人上门来摘小橘子了。我也会找个时间,带孩子们回去,到外公家又体验一把现场摘橘子,吃橘子的乐趣。
当我看到孙少平当煤炭工人这一段,让我不由得想起他,想起不服老的他,也跟煤炭和矿木打了近二十年交道,靠矿木生意养我们,送我们读书。
我依然记得他在装车时,搬着几十上百斤的松木,青筋爆起,咬紧牙关,上山砍树,锯成一段一段,然后就这样一根又一根,带着他的队伍,堆到卡车上,然后开好税票,跟着卡车送到涟源,一路过关卡,要过磅,还要提醒司机,不能疲劳驾驶,后期熟门熟路了,钱也现结了以后,才不再送了。
记忆中,十岁那天我跟他一起,跟着卡车押车到了涟源,至今仍然记得上那个五星煤矿的情景。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我紧紧地抓着他的腿,回看山脚下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小的房子,真的很害怕。直到现在,我都恐高,不敢去挑战任何玻璃天桥,到了矿山上,我真的很认真地去看过那个黑漆漆的井口,还有那些一身乌黑从井里出来的人,运煤的轨道进了那井口就不知道将去往何方……
那时候,父亲生意上的朋友还开玩笑,他家两个儿子,要我做他们大儿子媳妇,我爸不说话,回来就说,那么苦,才不让我们家女儿嫁上去呢。
从此以后,我真没再去过。父亲的矿木生意却又持续了十多年,直到我大学毕业,他还在做,我曾经还带着相机,跟他和他那群‘老战友’去山里,拍摄他们辛苦砍树,拖树,截树,装树的工作场面,本想做一个视频记录,可辗转间,当时没抓紧,资料早已遗失了,跟我父亲多年的‘老战友’也有的不在了。每走一个,他就会跟我念,我知道他心里,不仅仅是叹息,更是对老友的不舍。
因为经商这么多年,那些人也跟了他一起做了那么多年,跟他的人,都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他也从来不亏待跟他的人,宁肯别人欠他,也不肯他欠人家,几十年互帮互衬,他的这种精神,也一直传承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不愿亏待任何一个帮我们做事的人,同时欣赏和尊重每一位负责敬业的人。”
今天中午时分,在单位办公室里,我再一次跟冷里冷气的人,争辩理想与现实时,我有些气愤有些难过。
“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自由,希望你心里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不要麻木,不要被同化”。 ——《肖申克的救赎》
我欣赏孙少平那样的意气,也喜欢孙少安那样的踏实。所以看完这本书以后,我重新踏入了职场。虽然起点比较高,但还得从基层做起。可就是在基层,我的努力、热情、认真、上进,总会冒犯一些不努力,却见不得别人努力的人,总会有些冷立冷气的话,暗示你不要那么努力。对此,我颇有些“忿忿不平”,却又无力改变。
关键人在基层,眼睛却在高层。这样的人还颇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比领导还厉害、还聪明。每天坐下来,喝杯茶,就开始议论批评。只能将自己埋在书堆里,或者文字中,也慢慢练就了一身“两耳不闻身外事”的功夫。
体制内的跨越,若是中途放弃了,即便只断了一层,就如鸿沟一样,再也续不上了。35岁的分水岭,让我彻底出局了。我明白,有的人,拼命往上爬,是真的只想,脱离底层那个泥潭。爬上去了的人,虽然有更多的责任,更大的痛苦,但至少能站得更高一点,再高一点,高到有一天,再也听不到这些,冷立冷气的声音。
听说单位要减员了,我内心里其实盼着那只靴子,快点儿落下来,打破当下的局面,即便被淘汰出局,也就彻底恢复自由了,从此不再入职场,不再被动平庸。
无数次午夜梦回,想起自己为何走到这一步,因为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没有进步的。
在我看《苏东坡新传》的时候,我尤其有这种感觉。无论过去五千年,两千年,还是一千年,或者一百年,人类科技在进步,可人性的本来,似乎并没有随着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互联,而发生根深蒂固的变化。
我跟我们的父辈一样,也写下这一篇鸡汤文,希望留下一些文字,积蓄一些力量,希望孩子们不要走妈妈的走过的路,也要避开妈妈跌过的坑,能过得比妈妈更好。可也只是希望而已,有朝一日终归落入平凡。
相信孩子们会去看看《平凡的世界》,妈妈也想用鲁迅的这段话来“鸡娃”,希望你们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被麻木、被同化。无名之辈,也有光和热。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