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以来为了一件重要的事埋头苦干,不分昼夜,不知寒暖,甚至吃饭喝水也是想起来,或是觉出渴了饿了才起身。
今天,完成了其中一个考核环节。帮我拍摄的同事说,看到我紧张他也跟着紧张起来,是的,这次参评,有太多人帮忙,我也收获了太多帮助,很是温暖。
年轻时不知道紧张,到老了,心变脆了,遇到事就常常紧张。所以,总是告诫自己慢一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因为这件大事,手头很多琐事堆积在案头已经很厚,挑了今天必须做的,打印盖章,搞完封进信封,给校工下午送出去。
这时,觉出了微微的饥饿,看看手机,已经是一点半钟,下午上班还早,就出去吃顿饭吧。不能太亏待自己身体,当它抗议,可不是闹着玩的。
去到门口的粥粉店,点了一份瘦肉汤饭,很快饭菜端上来。店里只有两三个人,慢慢地吃,因为没有赶着要去的地方,也没有赶着要做的事,难得的时光。
记得就在坐的这张桌子上,上次吃饭正遇到同事,一个85的二孩妈妈。她做班主任,大娃上五年级,小娃上幼儿园。
她一直很瘦,那天我们的感慨是现在的工作咋就这么忙,忙得连生活都是敷衍。或者说,不少时候,连敷衍都不够诚意。
她最大的难处是接送孩子,两个孩子上学时间不同,夫妻俩又都在中学,早早把孩子拽起来跟着去上班,然后再上学,又有点于心不忍,但不如此来做,又无法分身送她们上学。
以前也是一样教书,怎么没觉得有这么忙?
是啊,有了网络,有了微信,二十四小时无缝衔接的工作已经把我们的时间占据得水泄不通。在这个夹缝中,能把生活塞进去,需要很大的智慧和技巧。
感慨归感慨,可又能有什么办法解决呢,没有办法,只能是拆东边补西边,补补戳戳,日子这样蒙混过关一般地过。
可谁的生活不是这样呢?
吃完饭往回走,外面的阳光已经很暖,很快就会到南方漫长的回南天了。想想,现在处处干爽的日子还是比较舒服的,应该珍惜珍惜。
在回单位的路上,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幅令我难忘的画面。
两辆电动三轮车停着,车厢里躺着午睡的车主人。铁硬的车厢,脸上无遮拦地照着的艳阳,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他们午睡的环境可以算恶劣,只是具备了一个睡眠的场所,其他安静的环境、温暖的被褥、昏暗的光线,都不具备。
但看他们的身姿,应该已入睡很久,睡得踏实而又深沉。
他们是像游走在这个城市里的游民,打着“维修水电”或“补墙修裂”的纸牌子,在城市里落叶般随意落脚,找着一份临时的工作做几天,得着几天的报酬,骑着车再落去另一个地方,继续找工,干活。
有时看到他们靠着车上的宽木板,拿着手机刷视频,那可能是他们相对轻松的时光。更多的时候,是像今天这样,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在简陋的三轮车上,昏沉睡去。
他们是谁的父亲?又是谁的孩子?他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哪里?
这些可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天他们游走在街头,在这个会可能不是身份隶属地的城市,做着修修补补的活儿。每天只要出发,就有生计,就有活做,就有钱贴补背后那有老老小小一家人的家。
这,应该就是生活最本原的意义吧!
我想,我会记住这个画面,记住由这个画面而想起的,关于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