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关于“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理论文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彻“双碳”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面上是针对“双碳”工作,但深学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对各行各业都具有科学指导性,尤其是对于从事党的理论教育和研究的工作者,更可以从中感悟思想伟力,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两句名言都强调了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规律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从全局的高度对重大问题进行宏观的、前瞻性的思考。战略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观大势、谋全局,正确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善于从从整体角度、前瞻方向去思考、研判,从而创造性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新办法、新举措,提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企业党校的党务干部,如何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呢?
一是增强讲政治、高站位的能力。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把学习领会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上级的部署要求作为一项“基本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弄懂吃透、了然于胸。同时,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不仅能站在党校、部门、岗位、个人的层面看问题,更应该站在公司战略、公司发展、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认清事物发展大势。
二是增强观大势、谋全局的能力。正确的战略部署是基于内外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的,观大势、谋全局,就是要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
三是增强想得深、看得准的能力。想得深、看得准,是指战略思维的深刻性、穿透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牵住事物变化发展的“牛鼻子”,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关键问题,通过刨根问底、抽丝剥茧,从个性问题中发现共性问题。
四是增强勇创新、善创新的能力。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真正做到参谋助手,更好发挥智库作用,就必须要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常规且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中解脱出来,从对事物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桎梏中解救出来,让思想认识更加贴近领导工作的需要,开创性地分析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增强重实际、求实效的能力。战略思维最终要能落地、见效,因此在制定思路举措时,观点、措施要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切忌夸夸其谈,纸上谈兵。